奉和长舅萧聘君绍宗馆中见寄之作

· 刘崧
白泉亭下水瀰瀰,长日看云坐不移。 颜采肯缘春酒变,鬓毛不逐野蓬衰。 商山芝草长歌日,鲁国蒲轮应召时。 愧我未能操几杖,缠绵徒重昔人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瀰瀰(mí mí):形容水满的样子。
  • 肯缘:怎肯因为。
  • 商山芝草:秦末汉初,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位年高德劭的老者避秦乱隐居商山,四人须眉皆白,人称“商山四皓”。汉高祖刘邦多次征召而不应。后四人因太子刘盈礼贤下士,才出山辅佐。后人常用“商山芝草”来比喻隐居的贤士。
  • 长歌日:这里指商山四皓隐居时的时光。
  • 鲁国蒲轮:用蒲草裹轮的车子,多用于迎接贤士,以示敬重。
  • 几杖:坐几和手杖,古时敬老之具。

翻译

白泉亭下的水流满溢,我整日看着云朵,坐着一动不动。容颜神采怎会因为春天的酒而改变,两鬓的毛发也不会随着野外的蓬草而衰颓。商山的芝草还在生长,回想那商山四皓隐居的时光,如今正应是如鲁国以蒲轮征召贤士的时候。惭愧的是我未能手持几杖,表达对您的敬意,只能徒然地加重对往昔之人(指舅舅萧聘君)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先描绘了白泉亭下的景色以及诗人久坐看云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的容颜和精神不会轻易改变,也表达了对贤士的向往和对当下时局的期望。诗中用“商山芝草”和“鲁国蒲轮”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舅舅萧聘君的敬重,认为他如同商山四皓般的贤士,期望有像鲁国那样敬重贤士的举措出现。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因未能对舅舅尽到敬重之责而感到惭愧,以及对舅舅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用典恰当,体现了诗人对舅舅的敬仰和对世事的关注。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