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辩舌:能言善辩的口才。(“辩”,读音:biàn)
- 白璧:平圆形而中有孔的白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或美好的事物。
- 酬恩:报答恩情。
- 黄金:这里指钱财。
- 范叔:范雎(jū),字叔,战国时魏人,曾被须贾陷害,后在秦国为相。
- 绨袍:厚缯(zēng)制成之袍,后泛指贫困者所穿的粗陋衣服。
- 爨(cuàn):烧火做饭,这里指弹奏。
- 瑶琴:用玉装饰的琴。
翻译
曾经凭借能言善辩保持了自己的高尚品德,为了报答恩情散尽了钱财。 如今谁还会想起像范雎那样贫困时所穿的粗陋衣服呢,我只能独自悲愤地弹奏着瑶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复杂的情感。诗的前两句,诗人回忆过去自己的言行和作为,表现出对自己过去品德和行为的一种自信和肯定,同时也透露出对恩情的重视和回报。后两句通过“范叔绨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可能感到自己的困境或不被理解,有一种孤独和悲愤的情绪,只能通过弹奏瑶琴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简洁,用典恰当,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刘炳
元明间江西鄱阳人,字彦炳。元顺帝至正中,从军于浙。元末诣朱元璋,献书言事。平江西,授中书典签。洪武中屡升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旋以病告归,年六十九卒。工诗,有《春雨轩集》。
► 369篇诗文
刘炳的其他作品
- 《 简陈彦友陈伯谐陈伯纯陈良遂 》 —— [ 明 ] 刘炳
- 《 暮春写怀四绝 》 —— [ 明 ] 刘炳
- 《 百哀诗 其十八 孙子林 》 —— [ 明 ] 刘炳
- 《 谢惠柑答刘子中 》 —— [ 明 ] 刘炳
- 《 义城十景 其九 攑洲雁集 》 —— [ 明 ] 刘炳
- 《 百哀诗 其四十五 陈养吾 》 —— [ 明 ] 刘炳
- 《 百哀诗 其五十 蓝静之 明之昆季 》 —— [ 明 ] 刘炳
- 《 金铜仙人辞汉歌周伯宁同赋 》 —— [ 明 ] 刘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