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顾山次王子启
闻子避地日,南登三顾峰。
长吟白云里,笑拂青芙蓉。
芙蓉何亭亭,秀色相倚叠。
仙人坐中顶,气与元始接。
俯视白下城,累然若蓬丘。
淦水不可涉,西山焉得游。
谁能拥长彗,蜂蚁罄一扫。
莫遣秋风尘,惊飞污瑶草。
瑶草萋以绿,繁华谁敢争。
永怀东海客,身隐扬令名。
拂衣本馀事,终亦恋冀阙。
献纳倘未酬,从君卧萝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避地:指为躲避灾祸而迁居他处。
- 三顾峰:山名。
- 青芙蓉:青色的莲花,这里喻指山峰。
-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
- 蓬丘:即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 淦(gàn)水:水名。
- 长彗:彗星,这里比喻扫除邪恶的力量。
- 罄(qìng):尽、完。
-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
翻译
听闻你为避祸而迁居之时,向南登上了三顾峰。 在白云之中长久地吟唱,笑着拂拭那青青的山峰。 芙蓉般的山峰是多么高耸直立,秀丽的景色相互依靠重叠。 仙人坐在山峰的顶端,气息与天地初始相接。 低头俯视白下城,众多的房屋就像蓬莱山一样。 淦水无法渡过,西山又怎能去游玩呢。 谁能够拥有强大的力量,将如蜂蚁般的邪恶势力一举扫除。 不要让秋风吹起的尘土,惊扰飞扬玷污了仙草。 仙草繁茂而翠绿,那繁茂的景象谁敢与之争美。 永远怀念那东海的来客,他隐身于世却传扬着美好的名声。 拂衣而去本来是平常之事,但最终还是眷恋朝廷。 倘若进献的建议尚未得到回应,那就与你在藤萝明月下安卧。
赏析
这首诗以登三顾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多种情感。诗中描绘了三顾峰的美景,如“长吟白云里,笑拂青芙蓉”“芙蓉何亭亭,秀色相倚叠”,展现出山峰的秀丽与雄伟,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世事的忧虑,如“淦水不可涉,西山焉得游”,流露出一种无奈之感。诗中还提到了对邪恶势力的不满和期望能够扫除它们的愿望,“谁能拥长彗,蜂蚁罄一扫”,体现了诗人的正义感。此外,诗人对东海来客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如“永怀东海客,身隐扬令名”“拂衣本馀事,终亦恋冀阙”,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和对朝廷的眷恋。最后,“献纳倘未酬,从君卧萝月”则表达了诗人在理想未能实现时的一种超脱和释然。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丰富,语言流畅,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癸丑除夕口号柬古英上人 》 —— [ 明 ] 刘崧
- 《 十二月十日晚同吟所郭光辈奉陪溪南隐君与其诸郎群从观舍傍蔬畦仍出山后临眺江上周览林麓追念旧游抚余羁怀益深感慕因赋五言近体六诗柬同游诸君亦以识嘉会也 》 —— [ 明 ] 刘崧
- 《 题生色海棠 》 —— [ 明 ] 刘崧
- 《 西华望月和竹庭韵二首 》 —— [ 明 ] 刘崧
- 《 悼严焕 》 —— [ 明 ] 刘崧
- 《 残雪 》 —— [ 明 ] 刘崧
- 《 访廉泉亭拜赵清献苏文忠胡忠简三先贤遗像 》 —— [ 明 ] 刘崧
- 《 出赣滩读伯友赵君知非藁命同李以庄进士韵题其后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