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述怀二首答萧翀

· 刘崧
乱馀无地托幽栖,满目风尘失故溪。 身拙自怜蚕缩茧,家空偏感燕巢泥。 草生北渚愁矰雁,花落东郊忆斗鸡。 抱膝独成梁甫叹,故人何许重相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栖(yōu qī):意为隐居。
  • 故溪:故乡的溪流,指代故乡。
  • 矰雁(zēng yàn):系有丝绳射鸟用的箭的大雁。(“矰”读音为“zēng”)
  • 梁甫叹:指对天下局势的慨叹和悲忧。《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翻译

战乱之后没有地方可以隐居,满眼的风烟尘土,让我找不到故乡的溪流。 我自己笨拙,可怜自己像蚕一样把自己缩在茧里,家中空空,偏偏更感像燕子巢空一般的凄凉。 北渚的荒草丛生,让我为那被矰雁所威胁的大雁发愁,东郊的花儿凋零,让我回忆起曾经的斗鸡场景。 我抱着膝盖独自发出如梁甫吟般的慨叹,不知故友在何处,何时能再次携手同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忧伤。诗的首联通过“乱馀”“无地托幽栖”“满目风尘”“失故溪”等词语,表现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失落。颔联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蚕缩茧”,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无助与困境,同时“家空偏感燕巢泥”进一步强调了家破人亡的悲哀。颈联通过“草生北渚愁矰雁,花落东郊忆斗鸡”的描写,以景衬情,烘托出诗人的忧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尾联的“抱膝独成梁甫叹”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与无奈,而“故人何许重相携”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