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颜用行归吉水并柬康隐君宗武

· 刘崧
文昌进士颜夫子,昔在筠阳最知己。 春风携酒上坊楼,秋雨题诗洞山寺。 当时结交翰墨场,共言意气倾侯王。 岂知风尘各惊散,此地不得同翱翔。 君今只在泸源上,我亦南还窜林莽。 旧交零落海云空,梦里惊呼色悽怆。 往者山寇攻泸源,义门百口今谁存。 况闻亲庭抱永痛,妻子夜哭沙田村。 欲归无家出无仆,两年访我城东屋。 长林春暝风雨交,此日穷居转愁蹙。 柴门苦竹惟鸟啼,流水绕屋生春泥。 苦无一钱沽酒饮,坐据寂寞如枯藜。 鼓笳连江清夜永,短烛孤帷吊形影。 野麦陵陂老雁饥,寒风动竹枯萤冷。 知君豪宕轻黄金,感时亦复忧沈沈。 青云若负壮士志,白日难照愁人心。 谁能短衣事骑射,空遣悲歌泪盈把。 却望文昌从此归,东行定过匡山下。 匡山先生发如丝,十年不出真吾师。 便须晏岁荷短锸,共来山中寻紫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昌:此处指星名,代指科举考试。
  • 筠阳:地名,今江西省高安市。
  • 翰墨场:指文坛。
  • 倾侯王:压倒王侯将相,形容意气风发。
  • 惊散:指因战乱等原因而离散。
  • 泸源:地名。
  • 窜林莽:逃窜到山林中。
  • 义门:这里指有仁义的家族。
  • 悽怆(qī chuàng):悲伤,凄惨。
  • (cù):紧迫,愁苦。
  • 陵陂(bēi):山坡。

翻译

文昌进士颜夫子,往昔在筠阳时我与你最为知己。 春风中我们带着酒登上坊楼,秋雨中在洞山寺题诗。 那时我们在文坛结交,共同说意气可压倒侯王。 怎料在这战乱中各自惊散,此地不能一同翱翔天地。 你如今只在泸源之上,我也向南逃窜到山林之中。 旧时的交情如海上云朵般消散,在梦中惊呼神色悲伤。 以前山寇攻打泸源,那仁义的百家如今还有谁存活? 何况听闻你在故乡的亲人承受着永远的悲痛,妻子儿女在沙田村夜晚哭泣。 想回家却没有家,出门也没有仆人,你这两年到我城东的屋子拜访我。 长林在春天的夜色中风雨交织,这一日困窘的居住环境让我更加忧愁紧迫。 柴门边苦竹只有鸟在啼叫,流水绕着屋子流淌,滋生着春泥。 苦于没有一文钱买酒来喝,只能落寞地坐着,如干枯的藜草。 鼓笳声在江边回荡,清夜漫长,短烛孤帷映照着孤独的身影。 野外的麦子在山坡上,老雁饥饿,寒风吹动着竹子,干枯的萤火虫显得寒冷。 知道你豪爽不看重黄金,感慨时世也同样忧愁深沉。 青云如果辜负了壮士的志向,白日也难以照亮忧愁之人的心。 谁能穿着短衣去练习骑射,只能白白地让悲伤的歌声和泪水沾满双手。 期望从此地回文昌后,向东前行一定经过匡山之下。 匡山先生头发如丝,十年不出山真是我的老师。 应当在年末时扛着短锹,一起来山中寻找紫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崧写给颜用行的,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世事的感慨。诗中回忆了过去在筠阳的美好时光,以及如今各自在战乱中的艰难处境。通过描写颜用行的遭遇和自己的困境,展现了时代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诗中的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忧愁。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与友人一同寻找紫芝,表达了对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艺术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风、秋雨、柴门、苦竹、流水、鼓笳等,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语言质朴自然,却又饱含深情,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