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风

· 刘崧
悲风野烧断平原,竟日南天毒雾繁。 十日羁穷徒自苦,百年生事欲谁论。 荒村日落虎争道,败屋天寒乌啄门。 不待他时苦陈迹,眼前兴废已销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悲风:使人悲伤的大风。
  • 野烧:野火。
  • 竟日:终日,从早到晚。
  • 毒雾:浓重的雾气。
  • 羁穷:羁旅穷困。
  • 生事:生计之事。

翻译

悲伤的大风中,野火将平原烧得断断续续,整日里南方的天空中浓重的雾气繁多。 被困穷苦之境十日,只是自己白白受苦,这一辈子的生计之事又能向谁诉说呢? 荒凉的村子里太阳落山后老虎争着道路行走,破旧的房屋在天寒之时乌鸦啄着门。 不用等到以后再来悲叹这些过往的痕迹,眼前的兴衰之景就已经让人黯然神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凄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诗中的“悲风”“野烧”“毒雾”等词语营造出了一种压抑、悲凉的氛围。“十日羁穷徒自苦,百年生事欲谁论”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助,对未来的迷茫。“荒村日落虎争道,败屋天寒乌啄门”则通过对荒村、败屋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了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辛。最后两句“不待他时苦陈迹,眼前兴废已销魂”,强调了眼前所见的兴衰之景对诗人心灵的冲击,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悲哀。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考。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