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二日由下径舆疾还珠林悼风景之顿殊幸茆庐之无恙喜赋一首
村桥路断日无光,不似常时入故乡。
野鼠穴粮依蔓草,田乌啼子上枯桑。
偶逢遗老儿孙尽,欲问西邻井灶荒。
惭愧竹西池上路,依然风雨一茆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 舆疾:抱病乘车。(“舆”:yú)
- 茆庐:茅屋。(“茆”:máo)
- 田乌:乌鸦的一种。(“乌”:wū)
翻译
农历十一月初二,我抱病乘车快速返回珠林,为风景的突然变化而悲哀,庆幸茅屋还安然无恙,高兴地写下这首诗。
村庄的桥梁道路断裂,日光也暗淡无光,不像平常时候进入故乡的模样。 野鼠在蔓草丛中挖掘洞穴储存粮食,乌鸦在干枯的桑树上啼叫着哺育幼子。 偶然遇到的遗老说他的儿孙都已离去,想要询问西边的邻居,却发现他家的水井炉灶都已荒废。 我为竹西池那路上的情景感到惭愧,而这里依然是在风雨中有一间茅屋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仲冬时节返回珠林时所见到的荒凉景象以及自己的感慨。诗中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如“村桥路断日无光”“野鼠穴粮依蔓草,田乌啼子上枯桑”,展现了故乡的衰败。“偶逢遗老儿孙尽,欲问西邻井灶荒”则通过与遗老的交流,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荒凉和人们的离去。最后,作者以“惭愧竹西池上路,依然风雨一茆堂”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现状的无奈和对茅屋尚存的一丝欣慰。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和人事的描写,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