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九首

邺城斜日带清漳,铜雀台高穗帐荒。 七十二陵终寂莫,不知谁是发丘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邺城:古地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
  • 斜日:斜阳,指傍晚时分的太阳。
  • 清漳:水名,流经邺城附近。
  • 铜雀台:三国时期曹操所建,位于邺城,是当时著名的建筑。
  • 穗帐:帐幕上的穗子,这里指荒废的帐幕。
  • 七十二陵:指曹操及其后代的陵墓。
  • 寂莫:同“寂寞”,指孤寂冷落。
  • 发丘郎:指盗墓者。

翻译

邺城的斜阳映照着清澈的漳水,铜雀台高高耸立,帐幕荒废,穗子飘摇。 七十二座陵墓最终都归于孤寂冷落,不知谁是那个挖掘古墓的盗墓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邺城遗址的荒凉景象,通过斜阳、清漳、铜雀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诗中“七十二陵终寂莫”一句,既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哀思,也暗含了对盗墓行为的谴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郑学醇

明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