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彦通乃常往西京大同府

· 郑真
雁门西望是云州,风雪飘飘万里游。 蕃汉封疆空旧垒,辽金冠盖总荒丘。 边声暮走兹曲,日色寒欺季子裘。 堂上乃翁如问讯,为言衰老盼瀛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雁门: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山西省北部。
  • 云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大同市一带。
  • 蕃汉:指边疆的汉族与少数民族。
  • 辽金:指辽朝和金朝,均为中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政权。
  •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员。
  • 兹曲:疑为“龟兹曲”,古代西域音乐。
  • 季子裘:季子指春秋时期的季札,裘指皮衣,这里比喻贫寒。
  • 乃翁:你的父亲。
  • 瀛洲:神话中的仙岛,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翻译

站在雁门关西望,那里是云州,风雪中你将踏上万里的旅程。 边疆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界线已成空荡的旧垒,辽朝和金朝的官员们也只留下了荒凉的丘陵。 傍晚时分,边塞的乐声中传来龟兹的曲调,日落时分,寒意侵袭,仿佛季札的皮衣也抵挡不住。 如果你的父亲问起我,就告诉他我已经衰老,但仍然期盼着能到达那神话中的仙岛瀛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和诗人的深情告别。通过“雁门西望是云州”和“风雪飘飘万里游”等句,展现了辽阔的边疆风光和旅人的艰辛。诗中“蕃汉封疆空旧垒”和“辽金冠盖总荒丘”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边疆的荒凉。结尾的“堂上乃翁如问讯,为言衰老盼瀛洲”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