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知钱相公登高韵

· 郑真
南屏步入翠云高,香拆泥封醉碧醪。 仙洞声迟苍玉佩,宾筵光动紫罗袍。 幸逢王化歌麟趾,正及朝家聚凤毛。 何似广文官独冷,山斋松竹听萧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云:形容山色青翠如云。
  • 香拆泥封:指打开封存的美酒。
  • 碧醪:绿色的美酒。
  • 仙洞:比喻幽静的居所。
  • 苍玉佩:指仙人或高雅之士的佩饰。
  • 宾筵:宴请宾客的筵席。
  • 紫罗袍:高官的服饰。
  • 王化:帝王的教化。
  • 麟趾:麒麟的脚,比喻贤才。
  • 朝家:朝廷。
  • 聚凤毛:比喻聚集贤才。
  • 广文:指广博的文化知识。
  • 山斋:山中的书斋。
  • 萧骚:风吹松竹的声音。

翻译

步入南屏山,山色青翠如云,高耸入云。打开封存的美酒,香气四溢,让人陶醉于绿色的美酒之中。仙洞中传来缓慢的声响,仿佛是苍玉佩的叮咚,宾客筵席上光彩夺目,紫罗袍闪耀着光芒。幸逢帝王的教化,歌颂贤才如麒麟之脚,正值朝廷聚集贤才之时。相比之下,广博的文化知识却显得冷清,山中的书斋里,只有松竹在风中萧骚作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象,通过“翠云”、“碧醪”等意象展现了山色的青翠和美酒的诱人。诗中“仙洞声迟”与“宾筵光动”形成对比,表达了幽静与繁华的不同境界。后两句则通过“王化歌麟趾”与“朝家聚凤毛”展现了朝廷的繁荣与对贤才的重视,而“广文官独冷”则透露出对文化知识冷落的感慨,结尾的“山斋松竹听萧骚”则以自然之声寄托了诗人的超然情怀。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