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镆铘山送贾通判

· 郑真
倅厅南对镆铘山,空翠纷飞白昼闲。 宝气暗埋岩壑底,神光直上斗牛间。 清波淬石存金锷,远岫生风响玉环。 前席如承宣室问,为言形胜似商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倅厅:副官的办公场所。
  • 镆铘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所在地的山名。
  • 空翠:指山中的青翠景色。
  • 宝气:指山中蕴藏的宝贵矿藏所散发的气息。
  • 岩壑:山岩和沟壑。
  • 神光:神奇的光芒。
  • 斗牛: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这里比喻神光高远。
  • 清波淬石:清澈的水波冲洗着石头。
  • 金锷:金属的刀剑锋刃。
  • 远岫:远处的山峰。
  • 玉环:玉制的环,这里比喻山峰的形状或声音。
  • 前席:古代官员坐席前的位置,表示亲近或重要。
  • 宣室:古代帝王的居室,这里指皇帝的询问。
  • 商颜:商山和颜山,古代著名的山岳,这里比喻镆铘山的形胜。

翻译

副官的办公场所正对着南方的镆铘山,白昼里山中的青翠景色纷飞。 山中蕴藏的宝贵矿藏气息暗暗埋藏在岩壑之下,神奇的光芒直上云霄,与天上的斗牛星宿相辉映。 清澈的水波冲洗着石头,仿佛保存着金属的刀剑锋刃,远处的山峰生出风声,如同玉环的响动。 如果皇帝在宣室中询问,我会告诉他这里的风景胜似古代的商山和颜山。

赏析

这首作品以镆铘山为背景,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和神秘气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空翠纷飞”、“宝气暗埋”、“神光直上”等,展现了山的壮丽与神秘。末句以“宣室问”作结,表达了作者对镆铘山美景的自豪,并将其与古代著名的商山和颜山相比,显示了其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