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阐仲猷

· 郑真
高住龙山第一层,千年永续祖师灯。 天都入觐恩光重,日本归来道价增。 浪帖补怛瞻宝像,云开落石布金绳。 上方刻得新碑制,笑我淮南见未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阐仲猷: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
  • 龙山:地名,可能指某座山的名称。
  • 祖师灯:指佛教中传承的灯火,象征佛法不灭。
  • 天都:指京城或皇宫。
  • 入觐:指臣子朝见君主。
  • 日本:国名,指现在的日本。
  • 道价增:指道德或学问的价值增加。
  • 补怛:佛教用语,指补救、弥补。
  • 宝像:指佛像。
  • 落石:指山石崩落。
  • 布金绳:佛教用语,指铺设金色的绳索,象征佛法之路。
  • 上方:指高处或天界。
  • 新碑制:指新刻的碑文。
  • 淮南:地名,指现在的安徽省淮南市一带。

翻译

你高居在龙山之巅的第一层,千年以来祖师的灯火永远续燃。 当你进入天都朝见君主,恩光显得格外厚重;从日本归来,你的道学价值更增。 浪涛拍打着补怛之地,仰望着宝像;云雾散开,落石之处铺设着金色的绳索。 在高处刻制了新的碑文,我这个淮南之人却未曾见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阐仲猷的高尚地位和其道学成就。通过“龙山”、“祖师灯”等意象,展现了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传承。诗中“天都入觐”和“日本归来”两句,既显示了其政治上的荣耀,也体现了其学问的国际影响力。末句“笑我淮南见未曾”,则带有自嘲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对阐仲猷成就的羡慕与敬仰。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