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九年夏五月不雨广信郡太守番禺彭公推府灵台李公率所属及父老民人祷于群祠祝词甫毕甘雨随至三日之间四郊沾足赋诗志喜用以见二公精诚所致云
霖雨苍生素有怀,天心昭格众心谐。
虚檐坐使翻银竹,广亩同看长翠荄。
云暗蛟龙归远海,水高鱼鳖上长街。
朝来送喜千家遍,却道先生语类俳。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 广信郡:古代地名,今江西省上饶市一带。
- 太守: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 番禺:地名,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彭公、李公:人名,具体身份为当时的官员。
- 推府: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 灵台:古代官职,负责天文历法。
- 群祠:多个祠堂,指多个神庙。
- 祝词:祈祷时所说的话。
- 甫毕:刚刚结束。
- 甘雨:及时雨。
- 沾足:充分滋润。
- 霖雨:连绵不断的雨。
- 苍生:百姓。
- 昭格:明显、显著。
- 银竹:比喻雨声。
- 翠荄:翠绿的草根。
- 蛟龙:传说中的水中生物。
- 远海:遥远的海域。
- 鱼鳖:泛指水生动物。
- 长街:街道。
- 朝来:早晨以来。
- 语类俳:说话像俳优(古代以滑稽表演为职业的艺人)一样,意指说话风趣。
翻译
在洪武十九年的五月,久未降雨,广信郡的太守彭公和灵台李公带领下属及百姓在多个祠堂祈祷。祈祷的话刚说完,甘霖便随之而来,三天内四周的田地都得到了充分的滋润。诗人因此赋诗表达喜悦,以此展现两位官员的精诚所至。
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连绵雨水的期待,认为这是天意与民心的和谐体现。他坐在空旷的屋檐下,听着雨声如银竹般清脆,看着广阔的田地因雨水而翠绿生长。云层低沉,仿佛蛟龙归于远海,水位上涨,鱼鳖游上了街道。早晨以来,千家万户都传来了喜讯,人们却说诗人的话语风趣如同俳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场景,通过对比旱情与雨后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银竹”、“翠荄”等,生动地描绘了雨后的生机盎然。同时,通过“蛟龙归远海”、“鱼鳖上长街”等夸张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结尾处的“语类俳”则巧妙地以自嘲的方式,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郑真的其他作品
- 《 次韵王文祥见寄 》 —— [ 明 ] 郑真
- 《 五月初一日太守试阖府县诸生命予为主试初六日揭晓太守有诗次韵 》 —— [ 明 ] 郑真
- 《 题胡仲厚先生画 》 —— [ 明 ] 郑真
- 《 洪 贾 许索芭蕉作四绝以致意贾府通判尊翁洪府同知尊翁也 其一 》 —— [ 明 ] 郑真
- 《 答黄仲埙检阅见寄兼简吴伯宗内翰 》 —— [ 明 ] 郑真
- 《 题曲江饯别图 》 —— [ 明 ] 郑真
- 《 题广信王氏园菊本十种 其八 探花白 》 —— [ 明 ] 郑真
- 《 学中与诸公饮酒分韵得晴字 》 —— [ 明 ] 郑真
相关推荐
- 《 吴司令友云于磨勘公廨隙地凿两池以种莲而植柳其上五月过之见柳阴荷花盛开既恨不能久留又叹不能数往因赋二绝奉寄 》 —— [ 明 ] 刘崧
- 《 淳熙壬寅仲夏大雨写望 》 —— [ 宋 ] 汪莘
- 《 病体畏寒仲夏之月纩衣未舍一雨初霁欣然就曝檐下时逢饥岁百忧入怀俯仰候物率尔咏言四首 》 —— [ 明 ] 黄省曾
- 《 仲夏与诸同人游王园先至明复庵别业即与同往乘兴复至丰台分韵得诗五首 》 —— [ 清 ] 戴亨
- 《 卸甲道中读彭城公夏五集 》 —— [ 清 ] 瞿师周
- 《 待制中书舍人陈公之亡以山宅须利既迁殡而未葬也后五月乃克葬焉二首其二 》 —— [ 宋 ] 叶适
- 《 志喜 》 —— [ 元 ] 陶宗仪
- 《 建炎丁未自中夏徂秋不雨七夕日戏成一诗简牛郎织女云 》 —— [ 宋 ] 郑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