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象山区禅师寰中

· 郑真
尊师不见已多年,梦绕蓬莱瀚海天。 杖锡行随云共远,牟尼光对月同圆。 许询自欲酬支遁,韩愈终当友大颠。 老我归寻丘壑趣,灵山席上定参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尊师:对禅师寰中的尊称。
  • 蓬莱:神话中的仙境。
  • 瀚海:古代对北方边远地区的泛称,这里指广阔无垠的大海。
  • 杖锡:指禅杖,僧人外出时所持之杖。
  • 牟尼:指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 :这里指释迦牟尼的智慧之光。
  • 许询: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与支遁(东晋高僧)有交往。
  • 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以禅学著称。
  • 韩愈:唐代文学家,曾与大颠(唐代高僧)交往。
  • 大颠:唐代高僧,与韩愈有深厚的友谊。
  • 丘壑:山丘和溪谷,泛指山水自然景观。
  • 灵山:佛教中的圣地,这里指禅师所在的山区。
  • 参禅:禅宗的修行方式,通过冥想达到悟道。

翻译

尊敬的禅师,我们已经多年未见,我的梦境常常游走在蓬莱仙境和浩瀚的大海之上。您的禅杖随着云彩飘向远方,释迦牟尼的智慧之光与圆月相映成辉。我自比许询,希望能像他一样与高僧支遁交流思想;我也期待能像韩愈与大颠那样,与您成为知心的朋友。当我老去,我将寻找山水间的乐趣,那时我定会来到灵山,与您一同参禅悟道。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禅师寰中的深切思念与对禅宗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诗人通过梦境中的蓬莱与瀚海,象征性地表达了对禅师所在的精神世界的渴望。同时,诗人以许询、支遁、韩愈、大颠的交往为喻,表达了自己希望能与禅师建立深厚友谊的愿望。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晚年归隐山林,与禅师一同参禅的理想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禅宗生活的向往与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