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县学教谕苏如愚先生谦恭乐善待予如师在任四年以母丧去职作诗以赠云
白发慈亲福寿终,家山有赋托冥鸿。
蓬莱影没仙游旆,泮水声残讲席钟。
萱草生寒愁满眼,蓼莪哀赋泪填胸。
儒官归去征衫旧,须记灯前密密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山县学教谕:玉山县的学校教师。
- 苏如愚:人名,可能是当时的教谕。
- 谦恭乐善:谦虚恭敬,乐于行善。
- 待予如师:对待我如同老师。
- 母丧:母亲的丧事。
- 冥鸿:指高飞的鸿雁,比喻远大的志向或高远的理想。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比喻遥远或理想之地。
- 仙游旆:仙人游历的旗帜,比喻逝去的美好时光或人物。
- 泮水:古代学校的水池,这里指学校。
- 讲席钟:讲课时敲响的钟声,象征教育活动。
- 萱草:忘忧草,常用来象征母爱。
- 蓼莪:《诗经》中的篇名,表达对母亲的哀思。
- 儒官:指儒学教师。
- 征衫旧:指出行时穿的旧衣服,暗示离别。
- 密密缝:细致的缝制,常用来形容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翻译
白发慈祥的母亲福寿已尽,我寄托着家山的赋诗,如同高飞的鸿雁。 蓬莱仙山的影子隐去了仙人游历的旗帜,学校的钟声也已消逝。 萱草生长在寒冷中,满眼都是愁绪,蓼莪的哀赋让泪水填满了胸膛。 儒学教师归去,穿着旧日的征衫,须记得灯前母亲密密缝制的衣物。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苏如愚先生离任的感慨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冥鸿”、“蓬莱”等意象展现了苏如愚的高远志向和理想,而“泮水声残”则暗示了教育活动的结束。后两句通过对“萱草”和“蓼莪”的描写,深刻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思和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师长和母亲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