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晋叔往曹溪兼寄冯大昌历

秋风吹雁度浈江,客子担簦上小艭。 招隐旧盟丛桂曲,藏脩今就玉莲缸。 上方萝月留僧偈,石磴松涛起梵腔。 千载法门原不二,尘心都在静中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浈江(zhēn jiāng):地名,位于今广东省韶关市。
  • 担簦(dān dēng):挑着伞,形容旅途辛苦。
  • 小艭(xiǎo shuāng):小船。
  • 招隐:招引隐士。
  • 丛桂曲: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因桂树多而得名。
  • 藏脩(cáng xiū):隐居修行。
  • 玉莲缸:指佛寺中的器物,也象征清净之地。
  • 上方:指佛寺。
  • 萝月:指山中月色,萝指藤萝。
  • 僧偈(sēng jì):僧人的诗句或箴言。
  • 石磴(shí dèng):石阶。
  • 松涛:松树被风吹动的声音。
  • 梵腔(fàn qiāng):佛教音乐的腔调。
  • 法门:佛教的修行方法。
  • 尘心:世俗之心。

翻译

秋风吹过,大雁飞越浈江,旅人挑着伞登上小船。 旧日招引隐士的誓约仍在丛桂环绕的地方,如今隐居修行,就在清净的玉莲缸旁。 佛寺中,藤萝间的月光下,僧人的箴言回响,石阶上松涛声起,梵音悠扬。 千年不变的佛法真谛,尘世的杂念在静谧中渐渐消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旅人前往佛寺的情景,通过“秋风”、“雁”、“浈江”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招隐旧盟”与“藏脩今就”形成对比,表达了从尘世到修行的转变。后两句以佛寺的静谧景象,传达了佛法深邃、尘心得以净化的意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人郑学醇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郑学醇

明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