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吟

长安万古月,偏爱向秋明。 冷逼怜砧急,光浮塞角清。 狂涛翻瀚海,孤照落龙城。 侧想征人意,堪听牧马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安:古都名,今西安,这里泛指中国。
  • (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 塞角:边塞的号角声。
  • 瀚海:古代对北方大沙漠的称呼。
  • 龙城:古代匈奴的都城,这里指边疆地区。
  • 征人:指出征的士兵。
  • 牧马鸣:牧马的嘶鸣声,这里象征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氛围。

翻译

长安的月亮,历经万古,偏偏喜爱在秋天显得格外明亮。 寒冷的气息逼迫着,怜惜那急促的捣衣声,月光如水,映照着边塞清冷的号角声。 狂涛汹涌,翻腾在广袤的沙漠之上,孤独的月光洒落在边疆的龙城。 我侧耳倾听,想象着出征士兵的心情,他们怎能忍受这牧马的嘶鸣声。

赏析

这首作品以秋月为背景,通过对长安月、捣衣声、边塞号角、瀚海狂涛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阔的边疆夜景。诗中“冷逼怜砧急,光浮塞角清”巧妙地将冷月与边塞的号角声相结合,表达了边疆的孤寂与战争的紧迫感。结尾的“侧想征人意,堪听牧马鸣”则抒发了对出征士兵的同情与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深沉的情感。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