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诗为泰和周铨部

哲后崇化理,百行孝为先。 简扬与徵辟,一一垂青编。 班书纪蔡顺,怙恃早相捐。 寝苫值邻火,泣血号苍天。 精诚遂感格,火灭亲乃全。 泰和有周生,千载事同然。 雪焰丧厥明,毒痛尤堪怜。 嗟哉此纯孝,不愧参与骞。 卓行众所钦,义问咸昭宣。 允宜表里闬,俎豆配先贤。 善积自流庆,簪笏今蝉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哲后:贤明的君主。
  • 崇化理:推崇教化,治理国家。
  • 百行孝为先:在各种德行中,孝顺是最重要的。
  • 简扬与徵辟:选拔和征召人才。
  • 青编: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这里指史书。
  • 班书纪蔡顺:班固在《汉书》中记载的蔡顺的故事。
  • 怙恃:父母的代称。
  • 寝苫:睡在草席上,古代孝子守丧时的行为。
  • 泣血号苍天:形容极度悲痛,哭泣到血泪俱下,向天呼号。
  • 感格:感动上天。
  • 泰和:地名,今江西省泰和县。
  • 周生:指泰和的周姓人士。
  • 雪焰丧厥明:形容因极度悲痛而失明。
  • 毒痛:极度的痛苦。
  • 纯孝:极其孝顺。
  • 参与骞:参与,古代贤人;骞,古代贤人。这里指周生的孝行与古代贤人相当。
  • 卓行:卓越的行为。
  • 义问:正义的名声。
  • 昭宣:显扬。
  • 允宜:确实应该。
  • 表里闬:内外一致,指行为和名声相符。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这里指祭祀。
  • 配先贤:与先贤相匹配。
  • 善积自流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簪笏:古代官员的帽子和手板,这里指官职。
  • 蝉联:连续不断。

翻译

贤明的君主推崇教化,治理国家,认为在所有德行中,孝顺是最重要的。他们选拔和征召人才,这些事迹都被记载在史书中。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蔡顺的故事,他早年失去了父母。在守丧期间,他睡在草席上,当邻居发生火灾时,他哭泣到血泪俱下,向天呼号。他的精诚感动了上天,火势熄灭,他的亲人得以保全。泰和县有一个周姓人士,他的事迹与蔡顺如出一辙。他因极度悲痛而失明,这种痛苦尤其令人同情。他的孝顺行为非常纯粹,不愧与古代贤人参与和骞相提并论。他的卓越行为受到众人的钦佩,正义的名声显扬。确实应该内外一致,他的行为和名声相符,应该与先贤相匹配,受到祭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的官职连续不断。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泰和周姓人士的孝顺行为,将其与古代贤人蔡顺相提并论,强调了孝顺在德行中的重要地位。诗中通过对比蔡顺和周生的故事,展现了周生的孝行之深,以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诗歌语言庄重,情感深沉,表达了对孝顺美德的高度赞扬和对周生行为的崇敬。通过这样的叙述和赞美,诗人传达了对传统美德的推崇,以及对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的肯定。

郑学醇

明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