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篇寄冯稚谟

武夷之山天下奇,溪流九曲清涟漪。 峰峦秀拔耸霄汉,仙灵往往来栖迟。 大王峰高号天柱,玉女亭亭更媚妩。 弱水源通天鉴池,升真洞接蓬菜圃。 访道曾闻十二仙,披衣同谒魏子骞。 龙潭领得飞升诀,凡骨一蜕三千年。 幔亭开宴曾孙列,凌空万仞虹桥设。 宾云几曲彩霞飞,铁笛一声山石裂。 翠屏丹灶尚依然,悠悠往事人空传。 控鹤大仙缈何去,谁能契此清都缘。 冯生名挂天台藉,足蹑天梯访仙迹。 崖头招鹤鹤初还,岩下搴华华吐色。 箕踞长吟看水帘,一编寄我西来鹣。 安得乘风振羽臂,与君重访张金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武夷:指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九曲:指武夷山中的九曲溪,溪水蜿蜒曲折,风景秀丽。
  • 涟漪:水面上因外力作用而产生的波纹。
  • 霄汉:天空。
  • 仙灵:传说中的神仙。
  • 媚妩:美丽动人。
  • 天鉴池:传说中的仙境池塘。
  • 蓬菜圃:传说中的仙境花园。
  • 魏子骞: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道士或仙人。
  • 飞升诀:道教中指修炼成仙的方法。
  • 幔亭:用布幔搭成的亭子。
  • 曾孙列:指宴会上排列的众多宾客。
  • 宾云:指宴会上飘扬的云彩。
  • 彩霞飞:形容云彩绚丽多彩。
  • 铁笛:一种乐器,此处形容笛声响亮。
  • 翠屏:绿色的屏风,此处指山峰。
  • 丹灶:炼丹用的炉灶。
  • 控鹤大仙:传说中的仙人,能驾驭鹤。
  • :理解,领悟。
  • 清都缘:指与仙境的缘分。
  • 天台藉:指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是道教名山。
  • 足蹑天梯:形容攀登高山的艰难。
  • 搴华:摘取花朵。
  • 箕踞:一种坐姿,两腿分开,形似簸箕。
  • 水帘:瀑布或流水形成的帘幕。
  • 西来鹣:可能是指某种鸟类或特定的物品。
  • 张金蟾: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道士或仙人。

翻译

武夷山是天下奇景,九曲溪水清澈,波光粼粼。山峰高耸入云,常有仙灵栖息。大王峰高耸如天柱,玉女峰亭亭玉立,美丽动人。弱水源与天鉴池相连,升真洞通向蓬菜圃。曾听说有十二位仙人,一同拜访魏子骞,从龙潭得到飞升的秘诀,凡人一旦蜕变,便能活三千年。幔亭宴会上宾客如云,虹桥高悬万仞之上。彩霞飞舞,铁笛声震山石。翠屏山上的丹灶依旧,往事悠悠,人们口口相传。控鹤大仙不知去向,谁能领悟与仙境的缘分。冯生名挂天台山籍,踏上天梯寻访仙迹。崖头招鹤,鹤初还,岩下摘花,花色艳丽。坐在水帘前长吟,寄来一编西来鹣。如何能乘风振翅,与你重访张金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的仙境氛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的灵秀和仙人的超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道教神话和传说,如仙人飞升、仙境宴会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艺术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郑学醇

明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