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濒行金陵诸词客分赋都下名胜兼傅之丹青壮我行色舟中无事披册展读忽然技痒赋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诗如其数谢公墩

萦回石磴紫苔残,吴楚凭栏入望宽。 僧去不传真偈秘,客来徒把野花看。 云深竹坞睛还湿,风满松关夏亦寒。 鲁倚台边居两月,至今清梦绕长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濒行:即将离开。
  • 分赋:分别赋诗。
  • 都下:京都。
  • 丹青:绘画。
  • 技痒:形容有某种技能的人,一遇机会就想表现自己的才能。
  • 萦回:曲折环绕。
  • 石磴:石阶。
  • 紫苔:紫色的苔藓。
  • 吴楚:指江南地区。
  • 真偈:佛教的真谛。
  • 松关:松树间的关隘。
  • 鲁倚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长干:南京的一条古街,这里指南京。

翻译

我即将离开金陵,各位词客分别赋诗描绘京都的名胜,并绘成画卷,以壮我的行色。船中无事,我翻开画册阅读,忽然心生技痒,便赋诗酬答,共得二十八景诗,每景一首。其中一首关于谢公墩的诗如下:

曲折环绕的石阶上,紫色的苔藓已残破,我凭栏远望,江南的景色尽收眼底,心胸顿觉宽广。僧人已去,不再传颂佛教的真谛,客人来访,只能空看野花。云雾缭绕的竹坞,晴天也显得湿润,风满松间的关隘,夏天也感到寒意。我在鲁倚台边居住了两个月,至今清梦仍环绕着南京的长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谢公墩的景色,通过石阶、紫苔、江南远景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僧去不传真偈秘,客来徒把野花看”一句,既表达了对佛教真谛的怀念,又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结尾的“鲁倚台边居两月,至今清梦绕长干”则抒发了对南京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动人。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