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篇
月照高楼凉浸水,风刮秋衣人独倚。
湘南奇客好新弄,当窗拭袖调纤指。
此时河转众星稀,声绕琼宫高处飞。
顾兔佳人遥罢舞,临桥仙子乍停机。
曲遍人天离恨远,残梅落尽衰杨晚。
霜露空凋少妇颜,关山不见征人返。
谁家少妇歇清砧,闻笛迟回折寸心。
苦月斜连萤影度,愁云暗结雁声沉。
忽然孤愤如裂石,寒天九月驱霹雳。
鱼龙起舞鸟兽呼,侠游年少头先白。
馀音散落胡天秋,边马长嘶脱辔头。
无定河边青冢外,野磷枯骨哭啾啾。
我昔离家越两载,转眼风烟时序改。
听罢翻憎夜似年,更阑益觉愁如海。
问君此曲传者谁,宋祎子野是吾师。
搜竹行穷湘水岸,调声直写鹧鸪悲。
一吹巫峡来神女,三奏断猿浑不语。
周游湖海鲜知音,今夜胡床乘月举。
燕云缥缈接洞庭,曲终遥望楚峰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湘南奇客:指来自湘南的非凡客人。
- 新弄:新曲。
- 纤指:细长的手指。
- 顾兔佳人:指月宫中的嫦娥。
- 临桥仙子:指桥边的仙女。
- 残梅:凋谢的梅花。
- 衰杨:枯萎的杨树。
- 少妇颜:年轻女子的面容。
- 征人:出征的士兵。
- 清砧:捣衣石。
- 寸心:内心。
- 孤愤:孤独和愤怒。
- 裂石:形容声音的强烈和激昂。
- 鱼龙:水中生物。
- 鸟兽呼:鸟兽的叫声。
- 侠游年少:年轻的游侠。
- 胡天秋:胡地的秋天。
- 辔头:马的缰绳。
- 青冢:指坟墓。
- 野磷:野外的磷火。
- 枯骨:干枯的骨头。
- 啾啾:形容哭声。
- 风烟:战乱。
- 夜似年:形容夜晚漫长。
- 愁如海:形容愁绪深重。
- 宋祎子野:指宋代的音乐家。
- 搜竹:寻找竹子。
- 调声:调整声音。
- 鹧鸪悲:鹧鸪的悲鸣。
- 巫峡:巫山的峡谷。
- 神女:巫山神女。
- 断猿:断肠的猿声。
- 周游:四处游历。
- 湖海:江湖。
- 胡床:胡人的床。
- 燕云:燕地的云。
- 洞庭:洞庭湖。
- 楚峰:楚地的山峰。
翻译
月光照在高楼上,凉意如水,秋风刮过,我独自倚靠。湘南来的非凡客人喜欢演奏新曲,他在窗边擦拭长笛,调整纤细的手指。此刻,银河转动,众星稀疏,笛声绕着琼宫高飞。月宫中的嫦娥远远地停止了舞蹈,桥边的仙女也突然停下了织机。曲终人散,离恨遥远,凋谢的梅花和枯萎的杨树映衬着傍晚。霜露使年轻女子的面容显得更加憔悴,关山之外,不见出征的士兵归来。哪家少妇停止了捣衣,听到笛声,她的心被深深触动。苦涩的月光斜照,萤火虫飞过,愁云密布,雁声低沉。突然,孤独和愤怒如裂石般爆发,寒天九月,声音如霹雳般激昂。鱼龙起舞,鸟兽呼唤,年轻的游侠头先白。余音散落在胡地的秋天,边马长嘶,脱去缰绳。无定河边的青冢外,野外的磷火和枯骨哭泣。我离家已越两年,转眼间风烟战乱,时序更迭。听完这曲,我反而觉得夜晚漫长如年,更深夜阑,愁绪如海。问君这曲是谁传的,宋代的音乐家是我的老师。我在湘水岸边寻找竹子,调整声音,直写鹧鸪的悲鸣。一吹,巫山神女便来,三奏,断肠的猿声便沉默。我四处游历江湖,鲜有知音,今夜我坐在胡床上,乘月而起。燕地的云缥缈接洞庭湖,曲终,我遥望楚地的山峰青翠。
赏析
这首作品以长笛的音乐为线索,描绘了月光下的孤独与思念,以及音乐带来的深远影响。诗中通过“湘南奇客”的笛声,勾起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时局的感慨。音乐的力量在诗中被赋予了超乎寻常的感染力,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音乐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家园的深切向往。
邓云霄的其他作品
- 《 和申瑶翁咏物十四首竹粉 》 —— [ 明 ] 邓云霄
- 《 谷日立春喜晴 》 —— [ 明 ] 邓云霄
- 《 甲子孟秋十九日西园公过访镜园步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律韵投赠步元韵酬之同集者尹用平温尔惇时溪桥初成十首 》 —— [ 明 ] 邓云霄
- 《 凤池篇为邓秘书荣赠尊人作 》 —— [ 明 ] 邓云霄
- 《 经华阴时当腊月十八日忽忆唐人腊尽促归心行人及华阴之句字字凑合遂逐字成十绝 其四 》 —— [ 明 ] 邓云霄
- 《 独游上方三首 》 —— [ 明 ] 邓云霄
- 《 湘妃曲 》 —— [ 明 ] 邓云霄
- 《 和吴翁晋梅花诗十三首 》 —— [ 明 ] 邓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