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萧叔达副使韵兼简沈大使妙玄沈先生文举

· 郑真
风雨愁连上下关,客窗易老镜中颜。 独怀沧海瀛洲远,谁念连天蜀道难。 仙路不闻歌踏踏,溪桥祇许听潺潺。 休文自有东城约,醉后应须借马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瀛洲(yíng zhōu):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遥远的理想之地。
  • 连天蜀道:指蜀地(今四川一带)的道路,因其险峻而闻名,常用来比喻艰难的旅程。
  • 踏踏:古代一种舞蹈的名称,这里指仙境中的歌舞。
  • 潺潺:形容水流声。
  • 休文:指沈休文,即沈约,南朝文学家,这里可能指沈文举。
  • 东城约:指与某人在东城的约定。

翻译

风雨交加,愁绪笼罩着上下的关口,客居的窗前,镜中的容颜容易显老。 独自怀念那遥远的沧海和仙境瀛洲,又有谁会想起那连绵不绝、艰难的蜀道。 仙境中未曾听闻有歌舞的欢声,只有溪桥边潺潺的水声可听。 沈休文自有与我在东城的约定,醉后应该需要借马回家。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风雨、客窗、镜中颜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孤独、忧愁的心境。诗中“瀛洲”与“蜀道”形成对比,前者代表遥远的理想,后者象征现实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末句提及与沈休文的东城之约,透露出一丝期待与慰藉,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