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玺禅师慕远公之金界探庐山之紫峰过我言别赋送此篇一首

上座闻僧凤,高文景誓莲。 体宗由得性,超果任穷年。 鹦鹉三千众,芙蕖十八贤。 高怀皆离日,妙观总弥天。 石镜留玄照,香垆续圣烟。 趾清庭选福,心秀刹求偏。 一钵游王舍,孤云度法筵。 东林堪宿树,北涧趁调弦。 鸟弄全标梵,花开悉露禅。 入溪刘并德,陟顶惠同肩。 别将衣作念,去以道为怜。 借取春堂月,驰光建业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隆玺禅师:禅宗高僧的名字。
  • 远公:指东晋时期的著名高僧慧远,他在庐山创立了东林寺。
  • 金界:佛教中指极乐世界,这里指庐山。
  • 紫峰:指庐山,因其山峰常有紫色云雾缭绕而得名。
  • 上座:佛教中指高僧或主持僧。
  • :比喻高僧,如凤凰般高贵。
  • 景誓莲:景仰莲花,莲花在佛教中象征清净。
  • 体宗:指禅宗的修行宗旨。
  • 超果:超越世俗的果报,指达到高深的修行境界。
  • 鹦鹉三千众:比喻众多学僧,鹦鹉能言,比喻学僧能言善辩。
  • 芙蕖十八贤:芙蕖即荷花,十八贤指慧远及其弟子十八人,他们在东林寺修行。
  • 离日:远离尘世。
  • 妙观:高妙的观想,指禅修中的精神境界。
  • 弥天:遍布天空,形容广大无边。
  • 石镜:指庐山中的石镜峰,传说能照见人的前世今生。
  • 香垆:香炉,这里指寺庙中的香火。
  • 圣烟:指寺庙中的香烟,象征着神圣。
  • 趾清庭:指寺庙的庭院清洁。
  • 选福:选择福地,指选择修行的好地方。
  • 刹求偏:在寺庙中寻求偏僻安静之地修行。
  • 一钵游王舍:指僧人带着一只饭钵游历四方。
  • 孤云:比喻僧人独自行走,如孤云般自由。
  • 法筵:佛教的法会。
  •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
  • 北涧:指庐山北面的溪涧。
  • 调弦:调整琴弦,比喻调整心境。
  • 标梵:标志佛法。
  • 露禅:显露禅意。
  • 刘并德:指刘遗民,他与慧远一同修行,德行并重。
  • 惠同肩:指慧远与弟子们肩并肩修行。
  • 春堂月:春天的月光,这里指美好的时光。
  • 驰光:光速奔驰,形容时间流逝迅速。
  • 建业船:指前往建业的船只,建业即今南京。

翻译

听说有位名叫隆玺的禅师,他仰慕远公在庐山建立的佛教圣地,特意前来探访庐山那被紫色云雾缭绕的山峰。他来向我告别,我为此赋诗一首。

高僧如凤凰般高贵,他的文章景仰莲花般的清净。他修行的宗旨在于悟性,超越世俗的果报,任由岁月流转。他教导的学僧众多,如同鹦鹉般能言善辩,而慧远及其弟子十八人,如同荷花般清净。他们的情怀远离尘世,精神境界广大无边。

庐山的石镜峰能照见人的前世今生,寺庙中的香火不断,象征着神圣。寺庙的庭院清洁,是修行的好地方,僧人在此寻求安静之地。他带着一只饭钵游历四方,如孤云般自由,参加佛教的法会。

他曾在庐山东林寺宿树下,也在庐山北面的溪涧调整心境。鸟儿的鸣叫标志佛法,花开显露禅意。他与刘遗民并肩修行,德行并重,与慧远及其弟子肩并肩。

他告别时,将衣服作为思念,离去时,将道义作为怜爱。借取春天的月光,光速奔驰,前往建业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是黄省曾为告别隆玺禅师而作,诗中充满了对禅师高尚品德和深邃修行的赞美。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和佛教圣地的神圣氛围,诗人表达了对禅师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对佛教精神的崇敬。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典故和象征,如“鹦鹉三千众”、“芙蕖十八贤”等,展现了禅师及其弟子的修行生活和精神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黄省曾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