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训堂

· 杨荣
夙昔承先训,孜孜重义方。 音容长若睹,梦寐讵能忘。 体魄归冥漠,泉台隔渺茫。 过庭言在耳,洒泪向羹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夙昔:从前,往昔。
  • 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
  • 重义方:重视道义和方法。
  • 音容:声音和容貌。
  • 梦寐:梦中,指日夜思念。
  • :岂,怎么。
  • 体魄:身体和魂魄。
  • 冥漠:幽暗,指阴间。
  • 泉台:指坟墓。
  • 渺茫:模糊不清,难以预料。
  • 过庭:经过庭院,指往事。
  • 洒泪:流泪。
  • 羹墙:羹汤和墙壁,比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翻译

从前承蒙先辈的教诲,我勤勉不懈地重视道义和方法。 先辈的声音和容貌仿佛就在眼前,我日夜思念,怎能忘记。 他们的身体和魂魄已经归于幽暗的阴间,坟墓隔绝了我们的联系,模糊不清。 往事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我对着日常生活中的羹汤和墙壁洒下泪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先辈教诲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夙昔承先训,孜孜重义方”展现了诗人对先辈教诲的珍视和不懈追求。后文通过“音容长若睹”、“过庭言在耳”等句,生动描绘了诗人对先辈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忘怀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先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