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河南按察使包德怀之任

· 杨荣
圣明敦化理,一念惟勤民。 绥辑良有要,任官贵得人。 百职当毕举,况兹风纪臣。 激扬匪易事,表率在一身。 登庸或有昧,庶务将纷纭。 明廷秉至公,所以慎选抡。 包公东浙彦,早充观国宾。 拜官内台署,冠豸垂缨绅。 屡看持宪节,巡历宣皇仁。 丰采耀冰雪,霜威凛秋旻。 英声播中外,烜赫今几春。 朅来膺峻擢,舆论殊欢欣。 司宪涖河洛,拜恩出枫宸。 玉音自天降,文彩照三辰。 晴日绚祖席,凉飙拂行尘。 临分更赠言,何以话情亲。 外台位望崇,当使政令新。 此去必勉旃,民俗广咨询。 官曹去蠹弊,里闬息频呻。 坐令冤抑理,庶俾惠泽均。 惭予寄寅亮,未能竭忠勤。 愿子尽乃职,上报圣明君。 明明树嘉绩,奕奕扬清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绥辑:安抚治理。
  • 风纪臣:指监察官员。
  • 激扬:激励振奋。
  • 表率:榜样,典范。
  • 登庸:选拔任用。
  • 庶务:各种事务。
  • 慎选抡:慎重选拔。
  • 东浙彦:来自东浙的才俊。
  • 内台署:中央政府的官署。
  • 冠豸:戴上官帽。
  • 持宪节:持有法令的权力。
  • 巡历:巡视各地。
  • 丰采:风采,仪态。
  • 霜威:严厉的威严。
  • 秋旻:秋天的天空。
  • 烜赫:显赫,声名远扬。
  • 朅来:近来。
  • 峻擢:高升。
  • 司宪:掌管法律的官员。
  • 涖河洛:到河南(河洛地区)。
  • 枫宸:皇宫。
  • 玉音:皇帝的声音。
  • 三辰:日、月、星。
  • 祖席:送行的宴席。
  • 凉飙:凉风。
  • 外台:地方官署。
  • 蠹弊:腐败弊端。
  • 里闬:乡里。
  • 频呻:频繁的呻吟,指民间疾苦。
  • 冤抑理:冤屈得到伸张。
  • 惠泽均:恩惠普及。
  • 寅亮:敬仰。
  • 上报:报答。
  • 明明:明明白白,显著。
  • 奕奕:光彩照人。
  • 清芬:清高的名声。

翻译

圣明的君主注重教化治理,一心一意为民服务。安抚治理有其关键,任用官员贵在得人。各种职责应当尽职尽责,何况是监察官员。激励振奋并非易事,作为榜样在于自身。选拔任用有时可能不明智,各种事务将会纷繁复杂。明廷秉持至公,因此慎重选拔。包公是东浙的才俊,早年就成为国家的宾客。在中央政府的官署任职,戴上官帽,垂下缨带。多次持法令巡视各地,宣扬皇恩。风采如冰雪般耀眼,严厉的威严如秋天的天空。英名传播中外,声名显赫至今已有多久。近来高升,舆论普遍欢欣。作为掌管法律的官员到河南,从皇宫中拜受恩典。皇帝的声音从天而降,文采照耀日月星辰。晴日照耀送行的宴席,凉风吹拂行尘。临别时再赠言,如何表达情亲。地方官署地位崇高,应当使政令更新。此去必定努力,广泛咨询民情。官府去除腐败弊端,乡里停止频繁的呻吟。坐视冤屈得到伸张,恩惠普及。我寄予敬仰,未能竭尽忠勤。愿你尽职尽责,报答圣明的君主。显著地树立佳绩,光彩照人地扬清高的名声。

赏析

这首作品是明代杨荣为送别即将赴任河南按察使的包德怀而作。诗中,杨荣赞扬了包德怀的才干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和祝福。通过描绘包德怀的过往成就和即将承担的重任,诗人展现了对国家治理和官员选拔的深刻见解。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