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亚卿徐通政奉使交阯还次钱塘会于公馆赋诗赠之三首

· 邓林
天子恩威被四夷,廷臣衔命远驱驰。 王风浩荡烟岚熄,春意昭苏草木知。 马援镇蛮摽柱日,赵陀朝汉筑台时。 使还休更言边事,干羽雍容舞玉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章亚卿: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徐通政: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交阯:古地名,今越南北部。
  • 钱塘:古地名,今浙江杭州。
  • 公馆:官方的馆舍。
  • 四夷: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民族的泛称。
  • 王风:指帝王的教化。
  • 烟岚:山中的雾气。
  • 昭苏:恢复生机。
  • 马援:东汉初年名将,曾镇守边疆。
  • 镇蛮:镇压蛮族,指边疆的少数民族。
  • 摽柱:树立柱子,比喻稳固边疆。
  • 赵陀: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 朝汉:向汉朝称臣。
  • 筑台:建立高台,比喻建立功业。
  • 干羽:古代舞具,干为盾,羽为鸟羽,用于文舞。
  • 雍容:从容不迫的样子。
  • 玉墀:宫殿前的石阶,也用作朝廷的代称。

翻译

天子的恩德和威严遍及四方边远之地,朝廷的大臣奉命远行,驱驰于边疆。帝王的教化浩荡,山中的雾气消散,春天的气息使草木恢复生机。马援将军镇守边疆,稳固如树立的柱子,赵陀向汉朝称臣,建立了功业。使者归来,不必再谈论边疆的事务,让我们在朝廷的玉阶前,从容不迫地舞动干羽,享受和平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天子恩威并施,使四方边远地区得以安定。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边疆英雄马援和赵陀,强调了朝廷使者的功绩。末句以干羽舞玉墀的景象,表达了对于和平时期的赞美和对边疆事务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开阔,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和平的向往。

邓林

明广东新会人,初名彝,字士齐,一字观善,号退庵。洪武二十九年举人。授贵县教谕,历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谪戍保安。赦归,居杭州卒。工诗文及书法。有《退庵集》、《湖山游咏录》。 ► 4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