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庸道见寄

· 郑潜
万里久辞天北关,一丘今寄水南山。 且容茅屋林边住,莫羡楼船海上还。 佳客移尊丹荔熟,高僧下榻白云閒。 墓庐西望松楸长,肠断樵川碧玉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作诗。
  • 庸道:人名,刘庸道。
  • :离开。
  • 天北关:指北方边关。
  • 一丘:一座小山。
  • 水南山:水南边的山。
  • :允许。
  • 茅屋:简陋的房屋。
  • 林边:树林旁。
  • 莫羡:不要羡慕。
  • 楼船:高大的船只。
  • 海上还:从海上归来。
  • 移尊:移动酒杯,指设宴。
  • 丹荔:红色的荔枝。
  • 下榻:留宿。
  • 白云閒:白云悠闲,形容僧人清静自在。
  • 墓庐:守墓的小屋。
  • 西望:向西望去。
  •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来象征墓地。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 樵川:地名,指樵夫砍柴的河流。
  • 碧玉环:碧玉制成的环状物,这里可能指墓地的装饰。

翻译

我离开北方边关已有万里之遥,如今寄居在水南边的一座小山上。 我愿意住在林边的茅屋里,不羡慕那些从海上归来的高大船只。 有佳客设宴,荔枝熟透,高僧留宿,白云悠闲。 向西望去,墓地旁的松树和楸树郁郁葱葱,我心痛如绞,樵川的碧玉环让我难以忘怀。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诗中,“万里久辞天北关”展现了诗人的远行经历,“一丘今寄水南山”则描绘了诗人现今的隐居之地。后两句通过对茅屋与楼船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视。诗的结尾,通过“墓庐西望松楸长,肠断樵川碧玉环”这样的深情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内心的悲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深沉的情感。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