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考亭书院手桧

· 郑潜
先生自植庭前树,今日人看手泽存。 元气敷荣关造化,孙枝繁衍荫丘园。 四时不改风烟色,千载犹承雨露恩。 更喜天香满书屋,远将孔桧与同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手泽:指先人或前辈的遗物或遗迹。
  • 元气:指天地间的生命力或自然界的原始力量。
  • 敷荣:指植物生长茂盛,繁荣。
  •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孙枝:指树木的枝条,比喻后代。
  • 繁衍:指生物种群的增多和扩展。
  • 丘园:指田园或家园。
  •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 风烟:指自然风光和烟雾,这里指自然景色。
  • 千载:指千年,极言时间之长。
  • 雨露:比喻恩泽。
  • 天香:指自然的香气。
  • 书屋:指书房或读书的地方。
  • 孔桧:指孔子手植的桧树,这里用以比喻诗中提到的树。

翻译

先生亲手种植了庭院前的树,如今人们来看,这树依旧保存着先生的遗迹。 这树的生命力旺盛,与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息息相关,它的枝条繁茂,荫蔽着家园。 四季更迭,它的景色依旧,千年来仍然承受着雨露的恩泽。 更令人高兴的是,书屋中充满了自然的香气,将这棵树与孔子的桧树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一棵由前辈亲手种植的树,表达了对其生命力及其与自然界紧密联系的赞美。诗中,“元气敷荣关造化”一句,既描绘了树木的茂盛,也暗示了其与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联系。后文提到“千载犹承雨露恩”,则强调了这棵树历经千年仍能得到自然的滋养,象征着前辈的遗泽长存。结尾处将这棵树与孔子的桧树相比,不仅提升了树的地位,也体现了对其深远影响的认可。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前辈遗泽的敬仰和对自然之美的颂扬。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