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次韵答卓伯长

· 郑潜
问津北海滨,卜居南山麓。 南山何所有,苍松与脩竹。 挺挺龙髯张,猗猗凤毛绿。 幽涧生寒飔,阳冈散清旭。 岚翠暮堪揽,石泉时自掬。 胜景人共游,真乐予所独。 炉薰昼逾永,周易坐忘读。 亭小心更宽,朋来席频促。 山中采蕨薇,林下樵朴樕。 门掩红尘稀,檐虚白云宿。 金堆卢橘黄,丹落锦荔熟。 四郊多桑麻,比屋空杼轴。 何由一身安,所愿百姓足。 世途急功利,古道厌驰逐。 劳生尚馀忧,节用应寡辱。 静爱吟风蝉,远惭食苹鹿。 诵子新诗篇,深荷相记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探求途径或尝试。
  • 卜居:选择居处。
  • 脩竹:长竹。
  • 猗猗:形容植物茂盛美丽。
  • 寒飔:凉风。
  • 清旭:清新的朝阳。
  • 岚翠:山间雾气和翠绿的景色。
  • :用手捧取。
  • :熏香。
  • 逾永:更长久。
  • 樵朴樕:砍柴和收集小树枝。
  • 杼轴:织布机上的两个主要部件,比喻纺织业。
  • 食苹鹿:比喻隐居山林,自食其力。

翻译

在北海滨询问渡口,选择南山脚下居住。南山有什么呢?有苍松和长竹。松树挺拔如龙须张开,竹子茂盛如凤毛翠绿。幽深的溪涧中凉风习习,阳光照耀的山冈上清新的朝阳散落。山间的雾气和翠绿的景色在傍晚时分可以揽入怀中,石泉的水可以时常用手捧取。这样的胜景人们共同游赏,而真正的乐趣只有我独享。白天熏香让时间显得更长久,坐着读《周易》而忘却了时间。亭子虽小但心境宽广,朋友来访时座位频繁更迭。在山中采蕨薇,在林下砍柴和收集小树枝。门关上了,红尘稀少,屋檐下白云宿留。金色的卢橘变黄,红色的锦荔成熟。四周的田野里桑麻茂盛,但屋舍空空如也,织布机闲置。如何能让我一身安逸,只愿百姓生活富足。世途追求功利,古道厌恶追逐。劳碌的生活仍有余忧,节约用度应减少耻辱。静静地喜爱吟风的蝉,远远地惭愧于食苹的鹿。吟诵你的新诗篇,深深感激你的记录。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选择在南山脚下隐居的生活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炎凉的淡漠。诗中“胜景人共游,真乐予所独”一句,凸显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独特体验。后文通过对世途与古道的对比,以及对节俭生活的推崇,进一步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和生活哲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