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氏易安亭

· 郑潜
凤凰鸣高岗,朝阳丽平野。 梧桐不生植,丹荔动盈把。 千章列嘉木,万绿荫华厦。 远山当轩楹,清影落樽斝。 登高自舒啸,闭户绝车马。 误疑天台路,岂比东林社。 容膝易为安,劳生彼何暇。 希年乐期颐,短歌咏风雅。 汨汨势利徒,此意识者寡。 我亦山野人,相逢在林下。 可怜归无庐,何地种松槚。 安得结白云,愿同巢居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高岗:高的山脊。
  • 朝阳:早晨的太阳。
  • :美丽。
  • 平野:平坦的田野。
  • 梧桐:一种树,常用来象征高洁。
  • 生植:生长。
  • 丹荔:红色的荔枝。
  • 盈把:满手。
  • 千章:形容树木众多。
  • 嘉木:好树。
  • 华厦:华丽的房屋。
  • 轩楹:门前的柱子。
  • 樽斝:古代的酒器。
  • 舒啸:放声长啸,表达心情。
  • 闭户:关门。
  • 车马:指世俗的繁忙。
  • 天台路:指仙境之路。
  • 东林社:东晋时期的一个文人聚会的地方。
  • 容膝:形容住处狭小,只能容纳膝盖。
  • 劳生:辛苦的生活。
  • 期颐:百岁,指长寿。
  • 风雅:指文化艺术。
  • 汨汨:形容水流声,这里指世俗的喧嚣。
  • 势利徒:追逐权势和利益的人。
  • 识者:理解的人。
  • 山野人:山林中的隐士。
  • 林下:树林之下,指隐居的地方。
  • 松槚:松树和槚树,常用来象征隐士的生活。
  • 白云:象征高洁和隐逸。
  • 巢居者:隐居的人。

翻译

凤凰在高山脊上鸣叫,早晨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田野。 梧桐树没有生长,但红色的荔枝满手都是。 成千上万的树木排列成行,绿色的树荫覆盖着华丽的房屋。 远处的山峦像是门前的柱子,清新的影子落在古代的酒器上。 登上高处放声长啸,关上门远离世俗的繁忙。 误以为这是通往仙境的路,难道比东晋的文人聚会地还要好吗? 即使住处狭小也能心安,辛苦的生活哪有时间闲暇。 希望晚年能享受长寿,短歌咏唱文化和艺术。 世俗的喧嚣中,理解这一点的人很少。 我也是山林中的隐士,在树林下相遇。 可怜我归去没有住处,哪里能种下象征隐士生活的松树和槚树。 真希望能结交像白云一样高洁的隐士,愿意与他们一同隐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向往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凤凰、朝阳、平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登高自舒啸,闭户绝车马”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隐居,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