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佥事山水图

· 杨荣
缭绕云山倚碧空,画图疑与辋川同。 何人放棹烟波里,有客携琴夕照中。 绿树清阴迷远近,小桥流水自西东。 幽偏秪可耽佳兴,未许门留宪府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缭绕:环绕、缠绕。
  • 碧空:蓝色的天空。
  • 画图:这里指画作。
  • 辋川:地名,位于陕西省,以风景秀丽著称。
  • 放棹:划船。
  •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
  • 携琴:带着琴。
  • 夕照:夕阳的余晖。
  • 绿树:绿色的树木。
  • 清阴:清凉的树荫。
  • 小桥:小型的桥梁。
  • 流水:流动的水。
  • 幽偏:幽静偏僻的地方。
  • :只。
  • :沉溺、喜爱。
  • 佳兴:美好的兴致。
  • 宪府骢:宪府,指监察机构;骢,指青白色的马,这里可能指官员的坐骑。

翻译

云山环绕,仿佛依偎在碧空之中,这幅画作与著名的辋川风景如出一辙。画中有何人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划船,又有客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携带着琴。绿色的树木提供了远近皆宜的清凉树荫,小桥流水则自由地流向东西。这幽静偏僻的地方只适合沉溺于美好的兴致,不允许留下监察官员的马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山水画中的景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中“缭绕云山”、“画图疑与辋川同”等句,不仅赞美了画作的逼真,也表达了对辋川风光的向往。后文通过“放棹烟波”、“携琴夕照”等生动场景,进一步以画中人的活动来体现一种超脱尘世、享受自然的生活态度。结尾的“幽偏秪可耽佳兴,未许门留宪府骢”则强烈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珍视,不愿被世俗打扰的决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