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宋尚书

· 杨荣
早有声华著外台,还陪宗伯见多才。 垂绅已喜登廊庙,听履应宜位鼎台。 遥望旌麾云外去,俄惊旅榇峡中回。 九重紫诰隆褒赠,不独生荣死亦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声华:声誉和才华。
  • 外台:古代指中央政府派出的官署,这里指朝廷。
  • 宗伯:古代官名,掌管宗室事务,这里指朝廷中的重要官员。
  • 垂绅:指官员的服饰,这里比喻官员的地位。
  • 廊庙:指朝廷。
  • 听履:指听从命令,这里指担任重要职务。
  • 鼎台:古代指三公(最高级别的官员)的职位。
  • 旌麾:指挥军队的旗帜,这里指官员的仪仗。
  • 旅榇:指运送棺材的队伍。
  • 峡中:指山谷中,这里指宋尚书的灵柩被运回的情景。
  • 九重紫诰:指皇帝的诏书,紫诰是皇帝诏书的别称。
  • 隆褒赠:指皇帝对宋尚书的隆重褒奖和赠予。
  • 生荣死亦哀:活着时享有荣耀,死后也令人哀悼。

翻译

早年便以声誉和才华著称于朝廷,还曾陪伴宗伯见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 他的服饰已显露出官员的地位,已喜登朝廷,听从命令,应可担任三公之位。 遥望他的仪仗如云般远去,转眼间却惊见运送棺材的队伍从山谷中回来。 皇帝的诏书隆重褒奖和赠予,不仅生时荣耀,死后也令人哀悼。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宋尚书生前荣耀和死后哀荣的赞颂。诗中通过描绘宋尚书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声望,以及皇帝对其的隆重褒奖,展现了其一生的辉煌。同时,通过对比其生前与死后的情景,表达了对宋尚书去世的深切哀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忠臣的敬仰之情。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