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瓯宁大尹章文郁复任
吾乡风土冠七闽,建瓯二邑相比邻。
清和之风此融结,山水秀异民心淳。
风淳俗朴无乖戾,从古迄今称易治。
况当圣世仁化行,令长人人尽良吏。
章君自是钱唐彦,早入成均与髦选。
骥足高腾迥出群,牛刀小试初为县。
治成绰有昔贤风,人方卓茂与鲁恭。
晨霜翳盖躬行学,春雨乘车出劝农。
六载守官如一日,蔼然仁惠声洋溢。
来朝仍著尚方履,课最重书考功笔。
关树生凉宿雨晴,还辞北阙向南行。
雨露浓沾双袖湿,江风遥送一帆轻。
邑中耆老相望久,有待来临如父母。
长途风景秋正佳,马上看山莫回首。
我皇注意在爱民,守令于今务得人。
勉旃终始树嘉政,褒命行看下紫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瓯宁:地名,今福建省建瓯市。
- 大尹:古代官名,相当于县令。
- 章文郁:人名,当时的瓯宁县令。
- 杨荣:明代诗人。
- 七闽:指古代福建地区,因有七个闽地而得名。
- 成均:古代官学,指国子监。
- 髦选:指选拔英俊之士。
- 卓茂:东汉时期的贤臣。
- 鲁恭:东汉时期的贤臣。
- 尚方履:指皇帝赐予的鞋子,象征荣誉。
- 课最:考核成绩最好。
- 考功笔:考核官员的笔录。
- 紫宸:指皇帝的居所。
翻译
我的家乡风土人情在福建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建瓯和二邑紧邻而居。这里的风和日丽,山水秀美,民心淳朴。风俗淳朴,没有冲突,自古至今都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何况在当今圣明的时代,仁政遍行,地方官员都是贤良之士。
章文郁君是钱塘的才俊,早年进入国子监接受教育,被选拔为英才。他的才能出众,初任县令就表现出色。他的治理有古代贤臣的风范,人们常将他与卓茂、鲁恭相比。他清晨亲自到学校,春雨中乘车外出劝农。六年来他守官如一日,仁惠之声远扬。
他来朝仍穿着皇帝赐予的鞋子,考核成绩最好,受到皇帝的嘉奖。雨后天晴,他再次离开京城向南行。雨露沾湿了他的双袖,江风轻送他的帆船。邑中的老人们久等他的归来,他的到来如同父母般亲切。秋天的风景正美,他在马上看山,不要回头。
我皇注重爱民,守令现在务必要选对人。希望你始终如一地树立良好的政绩,皇帝的褒奖即将降临。
赏析
这首诗是杨荣送别章文郁复任瓯宁县令的作品,诗中赞扬了章文郁的贤能和仁政,以及他对地方的深厚感情。通过描绘瓯宁的风土人情和章文郁的政绩,诗人表达了对章文郁的敬佩和对地方治理的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地方官员的理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