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顾都御史致仕还乡

· 杨荣
忆昔与君同射策,两鬓相看如漆黑。 流光迅速不可拘,转眼萧萧头总白。 君初释褐宰花封,桑麻百里春融融。 欻从鹗荐上霄汉,手持玉斧乘青骢。 英姿劲气独超绝,不好寻常事容悦。 三春柏府凛严霜,六月江南洒飞雪。 银台进秩曾几时,擢官都宪蒙主知。 四方颙昂想风采,百寮震肃瞻威仪。 圣恩优老古无比,一朝敕赐归田里。 清名已见重当时,况复光荣善终始。 汉家解组有二疏,都门相送多轩车。 高风卓卓振寥廓,夹道人称贤大夫。 君今高步踵前轨,不使先贤独专美。 归来林下更优游,锦绣辉煌照桑梓。 蹇予衰老思退休,才薄应惭今尚留。 冥鸿何日遂高举,九霄接翼横清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射策: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考试方式,考生需回答策问。
  • 释褐:指脱去平民的粗布衣,换上官服,即开始做官。
  • 宰花封:指担任地方官,治理一方。
  • (xū):忽然。
  • 鹗荐:比喻选拔推荐人才。
  • 霄汉:天空极高处。
  • 玉斧:古代官员的仪仗之一,象征权力。
  • 青骢:青白色的马,常用来形容官员的坐骑。
  • 柏府:指御史台,因御史台多植柏树而得名。
  • 银台:指翰林院,因翰林院曾设在银台门内而得名。
  • 都宪:都察院的简称,明代最高监察机构。
  • 颙昂:仰慕。
  • 百寮:百官。
  • 震肃:敬畏。
  • 优老:优待老人。
  • 解组:解下印绶,指辞官。
  • 二疏:指汉代的疏广和疏受,两人都曾辞官归隐。
  • 轩车:高大的车,指官员的座驾。
  • 寥廓:高远空旷。
  • 桑梓:家乡。
  • 蹇予:谦辞,指自己。
  • 冥鸿:高飞的鸿雁,比喻高远的目标。

翻译

记得当年与你一同参加科举考试,我们两鬓乌黑如漆。时光飞逝,无法挽留,转眼间我们的头发都已斑白。你初任官职治理一方,百里之内桑麻茂盛,春意融融。忽然间你被推荐至高官,手持玉斧,骑着青骢马。你的英姿和劲气超群,不喜寻常之事,只为取悦。春天在御史台如严霜般凛冽,六月江南却洒下飞雪。不久前你晋升银台,很快又被提拔为都宪,深得皇帝赏识。四方仰慕你的风采,百官敬畏你的威仪。圣恩优待老人,自古无比,一旦下旨让你归乡。你的清名已见重于当时,何况你的光荣善始善终。汉家有二疏辞官归隐,都门相送,车马众多。高风亮节,震撼人心,人们称你为贤大夫。你如今追随前贤的足迹,不让先贤独享美名。回到家乡,你更加优游自在,锦绣辉煌照耀桑梓。我已老迈,思索退休,才疏学浅,至今仍留。高飞的鸿雁何时能实现高远的目标,九霄之上,横渡清秋。

赏析

这首作品是杨荣为送别顾都御史致仕还乡而作,通过回忆与顾都御史的交往和顾的官场生涯,表达了对其高尚品格和卓越成就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射策”、“释褐”、“柏府”等,展现了顾都御史的官场历程和威仪。同时,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抒发了对友人离别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大夫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