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佥宪之湖广提调学校
荆楚在南服,土旷民物稠。
承平几百年,俗化追虞周。
庠序育英俊,教养恩惠优。
近来振铎者,学政殊未脩。
圣明急先务,夙夜廑此忧。
大廷纶音降,俊彦旁敷求。
分命典文轨,因时振风猷。
刘君我同志,学行谁与俦。
历仕三十年,白发今满头。
鹗荐惬舆论,经邦有深谋。
伫看扬英声,飞隼横九秋。
劝惩肃规矩,昏惰无逸游。
坐令小大材,异日咸可收。
巍巍衡阳山,瀰瀰江汉流。
勖哉全令德,声望同久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佥宪:古代官名,指提点刑狱公事的官员。
- 荆楚:指古代楚国地区,今湖北、湖南一带。
- 南服:指南方的边远地区。
- 物稠:物产丰富。
- 俗化:风俗教化。
- 虞周:指古代的虞舜和周朝,代表古代的理想政治状态。
- 庠序:古代的学校。
- 振铎者:指教育官员。
- 学政:教育行政。
- 纶音:皇帝的诏令。
- 俊彦:才智出众的人。
- 文轨:文化教育。
- 风猷:风范和谋略。
- 鹗荐:比喻选拔人才。
- 经邦:治理国家。
- 隼:一种猛禽,比喻英才。
- 九秋:指秋季,也泛指岁月。
- 勖:勉励。
- 瀰瀰:水流盛大的样子。
翻译
荆楚地区位于南方边远之地,土地广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经过几百年的和平,这里的民俗教化已经接近古代虞舜和周朝的理想状态。学校培养了许多英才,教育培养的恩惠非常优厚。但近来负责教育的官员,他们的学政管理却未能得到很好的修整。圣明的皇帝急切地关注这一先务,日夜为此忧虑。朝廷下达了皇帝的诏令,广泛寻求才智出众的人才。分别任命他们负责文化教育,根据时势振兴风范和谋略。刘君与我志同道合,他的学识和品行无人能比。他在官场历练了三十年,如今白发满头。他的推荐符合公众舆论,治理国家有深远的谋略。期待他扬名立万,像飞翔的隼一样在秋日横空出世。他将严格规范劝惩,使昏庸懒惰无处遁形。这样,无论大小人才,将来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巍峨的衡阳山,浩荡的江汉水流。勉励他保持完美的德行,他的声望将长久留存。
赏析
这首诗是杨荣送别刘佥宪前往湖广提调学校时所作,表达了对刘佥宪的赞赏和期望。诗中,杨荣首先描述了荆楚地区的繁荣和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对刘佥宪的学识、品行和政治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待他在新的职位上能够振兴教育,选拔人才,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英才。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刘佥宪的敬重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