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日游方广洞天留题纪实望仙台与洞天相对乃前山也
循源入苍山,乘风蹑云栈。
石门境方幽,洞天路疑断。
杰阁撑岩空,危阑倚云半。
络石藤为罗,攀崖竹垂缆。
龙树春长荣,羊谷迹未漫。
冰帘挂晴昼,飞步惊童丱。
天瓢注龙尾,足以苏旱暵。
我来当清秋,况得游览伴。
篮舆念民力,铁杖契禅观。
平生泉石兴,庶儗毛骨换。
会登望仙台,松巢翠华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蹑 (niè):踩,踏。
- 石门:指山中的一个石洞口。
- 杰阁:高大的楼阁。
- 危阑:高高的栏杆。
- 络石:缠绕在石头上的藤蔓。
- 龙树:一种常绿树,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树木。
- 羊谷:山谷名,具体位置不详。
- 冰帘:冰柱,形容山中冰冷的景象。
- 童丱 (guàn):古代指未成年的仆役。
- 旱暵 (hàn):干旱。
- 篮舆:竹轿。
- 铁杖:铁制的拐杖,常用于登山。
- 禅观:禅宗的修行和观察。
- 庶儗 (shù nǐ):或许,可能。
- 毛骨:指身体,这里意指身体和精神上的转变。
- 松巢:松树上的鸟巢,比喻高远幽静之地。
- 翠华幔:翠绿色的帐幕,形容山中的美景。
翻译
我沿着溪流进入苍山,乘着风踏在云栈之上。 石门之处环境幽静,洞天之路看似断绝。 高大的楼阁支撑在岩石之上,高高的栏杆倚靠在云半。 藤蔓缠绕在石头上,竹子垂挂在悬崖边。 龙树在春天长青,羊谷的足迹未曾模糊。 冰帘在晴朗的白昼挂着,飞快的脚步惊动了童仆。 天瓢中注满了龙尾水,足以缓解旱情。 我来到这里正值清秋,更幸运地有游览的伴侣。 竹轿让我想起民力的艰辛,铁杖则契合了禅宗的观察。 我一生对泉石有着浓厚的兴趣,或许能在这里换得身心的转变。 我将会登上望仙台,那里有松树上的翠绿帐幕。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八月三日游览方广洞天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的心灵体验。诗中,“蹑云栈”、“石门境方幽”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的险峻与幽静,而“杰阁撑岩空”、“危阑倚云半”则进一步以高阁和栏杆的意象,表现了山势的雄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冰帘挂晴昼”、“天瓢注龙尾”等自然景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禅宗哲理的体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禅理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