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训导滕恺小画

· 杨荣
有元失其鹿,天下纷逐之。 高皇仗剑起,豪俊归纲维。 谟算屈群力,勇者无所施。 思昔下金华,滕君先见知。 礼之置帷幄,制胜屡出奇。 玉堂职丝纶,薇垣赞枢机。 恩荣有如此,遭遇古所稀。 故人在田野,写此寄相思。 长林耸霄汉,挺挺金石姿。 坡陀带烟雾,密叶阴下垂。 二君久捐世,高风尚巍巍。 展图一抚玩,彷佛如昔时。 贤哉滕氏裔,谒我求新诗。 逝者不可见,感此增叹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谟算:谋略,策略。
  • 丝纶:古代指皇帝的诏书。
  • 薇垣:指中书省,古代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
  • 枢机:重要的机关或职位。
  • 捐世:去世。

翻译

元朝失去了统治的鹿(比喻政权),天下人纷纷追逐争夺。高皇(指朱元璋)手持剑起兵,豪杰俊才都归附于他的纲纪之下。他的谋略和策略屈服了众人的力量,勇敢的人没有施展的地方。回想当初下金华(地名),滕君(指滕恺)就已经预见到并得到了认可。他被礼遇安置在重要的位置,制定胜利的策略屡出奇招。在玉堂(指朝廷)负责皇帝的诏书,在中书省赞扬重要的职位。这样的恩宠和荣幸,是古代所罕见的。故友在田野间,画下这幅画来寄托相思之情。长长的林木耸入云霄,挺拔如金石般的姿态。山坡上带着烟雾,密集的叶子在阴凉下垂挂。两位君子已经去世,但他们的高风亮节依然巍峨。展开图画一抚玩,仿佛回到了过去。贤能的滕氏后代,向我请求新的诗作。逝去的人已经无法再见,对此感到更加悲伤和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豪杰归附朱元璋的历史背景的描绘,赞颂了滕恺的先见之明和高尚品质。诗中,“谟算屈群力”一句,既展现了朱元璋的智谋,也暗示了滕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后文通过对滕恺在朝廷中的重要职位和恩宠的描述,进一步突出了他的非凡地位和才能。最后,诗人通过画作寄托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哀悼和对滕氏后代的期望,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