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山村人

· 杨荣
峨峨金螺山,下有田与庐。 日出鸡犬喧,蓐食事犁锄。 白发不到城,柴扉俯江墟。 邻翁时来往,浊酒聊与娱。 卖卜或开肆,屡回长者车。 一朝承荐剡,忽捧五色书。 朅来往都市,门巷恒晏如。 淳朴本真性,宁谓礼法疏。 缅彼螺山侧,怅然怀故居。 愿言崇令德,允矣扬芳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峨峨:高耸的样子。
  • 金螺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蓐食:在床上吃早餐,指早晨起床后不梳洗就进食。
  • 犁锄:耕作的农具。
  •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门。
  • 江墟:江边的村落。
  • 卖卜:以占卜为业。
  • 开肆:开设店铺。
  • 长者车:指有地位的人的车辆。
  • 荐剡:推荐选拔。
  • 五色书:指皇帝的诏书,因其用五色丝线织成而得名。
  • 朅来:来到。
  • 晏如:平静无事的样子。
  • 淳朴:纯真朴实。
  • 令德:美德。
  • 允矣:确实如此。

翻译

高耸的金螺山下,有着田地和房屋。太阳升起时,鸡犬的喧闹声响起,村民们在床上吃完早餐后便开始耕作。白发苍苍的老人远离城市,他们的家门紧靠江边的村落。邻居们时常来往,一起喝着浊酒娱乐。有人以占卜为业,开设店铺,常有尊贵的人来访。有一天,突然接到皇帝的五色诏书,被推荐选拔。于是来到繁华的都市,门前的巷子总是平静无事。他们的淳朴本性,并不意味着对礼法的疏忽。回想起螺山旁的老家,心中充满了怅然之情。希望他们能继续保持美德,确实地传播美好的名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金螺山下宁静的田园生活和村民们的淳朴本性。通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以及邻里间的简单交往,展现了乡村的和谐与宁静。诗中“卖卜或开肆,屡回长者车”一句,既显示了村民们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们受到外界的尊重和认可。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淳朴生活的怀念和对村民们美德的赞美,希望他们能继续保持这份纯真,传播美好的名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淳朴美德的推崇。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