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兴和旧城宴别夷人

· 杨荣
圣主尊居四海宽,天教顽梗自相残。 山河一视乾坤大,日月重熙社稷安。 中使丁宁宣圣德,远人拜舞罄交欢。 何须更勒天山石,万古神功自不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兴和旧城:指在兴和旧城停留。
  • 宴别夷人:设宴送别外族人。
  • 圣主:指皇帝。
  • 尊居:尊贵的地位。
  • 四海:指天下。
  • 顽梗:顽固不化的人。
  • 山河一视:将山河视为一体,表示皇帝的统治无远弗届。
  • 乾坤:天地。
  • 日月重熙:日月重光,比喻国家繁荣昌盛。
  • 社稷:国家的代称。
  • 中使:皇帝派遣的使者。
  • 丁宁:反复嘱咐。
  • 宣圣德:宣扬皇帝的德行。
  • 远人:指外族人。
  • 拜舞:行礼跳舞,表示敬意和欢庆。
  • 罄交欢:尽情欢乐。
  • 天山石:指在天山上刻石记功。
  • 不刊:不可磨灭。

翻译

皇帝居于尊贵的地位,天下广阔无垠,天意使得那些顽固不化的人自相残杀。皇帝将山河视为一体,天地之大,国家繁荣昌盛,社稷安定。皇帝派遣的使者反复嘱咐,宣扬皇帝的德行,外族人行礼跳舞,尽情欢乐。何须在天山上刻石记功,皇帝的伟大功绩自是万古不朽。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皇帝的伟大和国家的繁荣。诗中,“圣主尊居四海宽”一句,既表现了皇帝的尊贵地位,又暗示了其统治的广阔。后文通过“山河一视乾坤大,日月重熙社稷安”等句,进一步以天地、日月为喻,强调了国家的安定与繁荣。结尾的“何须更勒天山石,万古神功自不刊”则表达了皇帝功绩的永恒不朽,无需刻石记功,其伟大已自证于天地之间。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宏大,充满了对皇帝和国家的赞美之情。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