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主簿林敬伯出示会试录而吾临淮学生桂满预焉谂知已登高甲授官随朝喜而成咏

· 郑真
耿耿奎星粲晓光,科名淮海破天荒。 芸编鼓勇三余学,棘院雄夸百战场。 内仗唤朝听舜乐,纶音报可拜尧章。 少年早际文明运,好把丹心答圣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弋阳:地名,今属江西。
  • 主簿:古代官名,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为掾史之首。
  • 林敬伯:人名,弋阳主簿。
  • 会试录:记录会试(科举考试的一种)情况的文献。
  • 临淮:地名,今属安徽。
  • 桂满:人名,临淮学生,参加了会试。
  • 谂知:得知,了解。
  • 高甲:科举考试中的高级等级。
  • 随朝:跟随朝廷。
  • 奎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常用来比喻文运。
  • :明亮,灿烂。
  • 芸编:指书籍,这里特指科举考试的书籍。
  • 三余学:指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学习。
  • 棘院:指科举考试的考场。
  • 内仗:宫廷中的仪仗。
  • 舜乐:指古代的雅乐,这里比喻朝廷的礼乐。
  • 纶音:皇帝的诏令。
  • 尧章:指帝王的文书或诏令。
  • 文明运:指文化繁荣的时代。
  • 丹心:赤诚的心。

翻译

弋阳的主簿林敬伯向我展示了会试的记录,我得知临淮的学生桂满也参与其中,并且已经名列高甲,被授予官职,随朝廷而行。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明亮的奎星在晨光中灿烂,科举的声名在淮海地区打破了天荒。 书籍激励着人们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学习,考场如同百战之地,雄壮夸耀。 宫廷中的仪仗让人唤起朝见,听着舜乐,拜读着帝王的诏令。 少年时代就遇到了文化繁荣的好时代,用赤诚的心来回报圣明的皇帝。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学生桂满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官职的喜悦之情。诗中,“耿耿奎星粲晓光”以星象喻示文运昌盛,“科名淮海破天荒”则赞扬了桂满的成就。后联通过描绘宫廷景象和表达对圣明皇帝的忠诚,展现了作者对朝廷的向往和对文化繁荣时代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充满了对学生成就的自豪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