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

森森直干百馀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sēn):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 :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 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
  • (hè):山谷。

翻译

古松枝干繁密笔直有一百多寻长,高高伸入青苍的天空而不依傍树林。万千山谷中风吹来生成夜间的声响,千山明月照耀下悬挂着秋日的树荫。哪里是凭借粪土的栽培之力,而是自然得到天地造化的本心。朝廷缺少良材应该取用它,世上没有好的工匠就不要去侵害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松的高大挺拔、茂盛繁密以及其独立不群的姿态。首联突出古松的直干之高,展现其傲然之态。颔联通过风响和月影,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古松的高逸。颈联表明古松的成长是自然造化的结果,而非依附外力。尾联则表达希望古松能被朝廷所用,同时也呼吁不要被不懂的人随意破坏。全诗托物言志,借古松来表达自己追求独立、自由和不附权贵的心志。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