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小茅山

扪萝路到半天穷,下视淮洲杳霭中。 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 白云坐处龙池杳,明月归时鹤驭空。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扪(mén)萝:抓住萝藤。 :抓住,握住。
  • 半天穷:到达半山腰。 :尽头,这里指到达一定高度。
  • 淮洲:指淮河中的洲渚。
  • 杳霭(yǎo ǎi):云雾缥缈的样子。 :深远; :云气。
  • 物外:世外,超脱于尘世之外。
  • 真游:指仙人的遨游。
  • 几席:座位旁边,这里指眼前。
  • 荣愿:荣华富贵的愿望。
  • 苓(líng)通:即茯苓,一种中药材,这里借指隐居生活。
  • 龙池:传说中的水池,常与仙人、灵异之事相关。
  • 鹤驭:指仙人骑鹤升天。
  • 三君:具体所指不详,可能是当时或历史上三位有名的人物形象 。
  • 子房:张良,字子房,辅助刘邦成就帝业,后功成身退。

翻译

沿着抓着萝藤的小路攀登,一直到半山腰才停歇,向下望去,淮河中的洲渚都在那云雾缥缈之中。置身于这超凡脱俗的境地,如同仙人遨游一般,那些人间追求荣华富贵的愿望,都可以托付给隐居淡泊的生活了。坐在云间,那传说中的龙池深邃遥远;明月升起时,仿佛能看到仙人驾鹤返回天空。回头想想那三位君子,又有谁能像子房一样,家中世代都有高雅超逸的风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小茅山的所见所感。开篇以登山过程“扪萝路到半天穷”写旅途艰辛,登上高处后看到“下视淮洲杳霭中”雄浑而又略带神秘的景象,奠定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物外真游来几席”表明诗人仿佛进入仙境的美妙感觉,而“人间荣愿付苓通”则直接表达出他对尘世荣华不再追求,倾向归隐淡泊的心境转变。中间两联进一步渲染山中仙人般的生活情境,“白云坐处龙池杳,明月归时鹤驭空”塑造出空灵清幽、如梦似幻的画面 ,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结尾将自己与历史上功成身退的张良相比,表达出对高尚品格和超脱行径的向往与敬意。整首诗情景交融,将登山的经历与内心的情怀紧密相连,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和追求,语言清幽雅致,意象丰富生动,给人以深刻的美感和思想启迪 。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