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

又逢岁晚客心惊,病骨遥怜万里情。 长听哀笳吹汉曲,几看边月照秦城。 山中薄雪难为赋,塞外重裘尚厌轻。 芳草绿时相忆否,江南二月好莺声。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毗尼(pí ní):佛教中的律藏,此处指研习佛法的书籍。
  • (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类似笛子。

翻译

又到了一年将尽的时候,客居他乡的我心中惊惶,我这病弱的身躯,遥念着万里之外的亲情。长久地听着哀伤的笳声吹奏着汉地的曲调,几次看到边地的月亮照耀着秦地的城垣。山中那微薄的积雪让人难以作诗描绘,塞外厚重的皮裘还是被嫌弃过于轻薄。当芳草变绿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我呢?江南二月时,黄莺的啼叫声十分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残冬”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在岁末时分的孤独、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首联点明时间和诗人的心境,“岁晚”“客心惊”“病骨”“万里情”等词语,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颔联通过“长听哀笳”“几看边月”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边地的凄凉和诗人的忧伤。颈联“山中薄雪难为赋,塞外重裘尚厌轻”,用“薄雪”和“重裘”的对比,突出了边地的寒冷和艰苦。尾联则以江南二月的美好莺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同时也与前面边地的寒冷和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复杂心情。

释今严

今严(?──一六五八?),字足两。顺德人。俗姓罗,原名殿式,字君奭。诸生。弱冠从天然禅师求生死大事,明桂王永历三年(一六四九)脱白受具。十二年(一六五八)奉命往嘉兴请藏,还至归宗,阅大藏一周,遭岁俭,日止一糜,研览不辍。病还雷峰,爱栖贤山水之胜,扶病强行。居无何,竟以宿疾蜕于五乳峰静室。著有《西窗遗稿》一卷,《秋怀》、《百合》诸诗。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