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目加湾:地名。
- 沈光文:明末清初文人。
- 流离:流转离散。
- 周旋:交际应酬;打交道。
- 荷:承蒙。
- 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国高士。
- 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文公。
翻译
在流转离散中相见就欣喜相依,在福建广东一带交际承蒙关照。怎敢说鲁仲连深深为自己感到羞耻,不知晋文公重耳最终归向何处。想要听到好消息频繁地向西眺望,却惊讶于自己像离群的鸟又要向北飞去。只要让双鱼传递的信息没有间断,就算处于困窘贫穷也足以慰藉周围的饥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沈光文在移居目加湾时所作的留别诗。诗中表达了他与他人相逢相依的喜悦,以及对前途未知的感慨和迷茫。提及鲁连和重耳,蕴含着对自身境遇和未来走向的思考。诗中还体现出对远方消息的期待以及虽然身处困苦环境但仍心怀希望和慰藉之情。整体情感复杂而深沉,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处境。通过这些诗句,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和对生活的诸多感悟。
沈光文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江宝钗撰)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