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1659除夕
年年送穷穷愈留,今年不送穷且羞。
穷亦知羞穷自去,明朝恰与新年遇。
赠我椒樽属故交,频频推解为同胞。
客路相依十四载,明年此日知何在。
修门遥遥路难通,古来击楫更谁同。
也怜窭空嗟无告,犹欲坚持冰雪操。
爆竹声喧似故乡,繁华满目总堪伤。
起去看天天未晓,鸡声一唱残年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己亥: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
- 穷:这里指穷困的状况。
- 椒樽:盛有椒酒的酒杯。“椒”(jiāo),一种植物,果实可做调料,也可入药。
- 窭(jù):贫穷,贫寒。
- 修门:原指楚国郢都城门,这里借指故乡的城门。
翻译
年年想要送走穷困,可穷困却愈加停留,今年若不送走穷困,自己都会感到羞愧。穷困也知道羞愧,穷困自己就会离去,明天恰好就与新的一年相遇。 把盛有椒酒的酒杯赠给旧友,频频推让酒液是为了同胞情谊。在他乡相互依靠了十四年,明年的今日又会在哪里呢。 通往故乡的门路途遥远难以通行,自古以来击楫中流前行的又有谁能与我相同呢。也怜悯贫穷空虚叹息无处诉苦,仍然想要坚守如冰雪般纯洁的节操。 爆竹声喧闹得如同故乡一般,满眼的繁华却总是让人感伤。起身去看看天还未破晓,鸡声一唱,这残余的一年就过去了。
赏析
这首诗以送穷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穷困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节操的坚守。诗的前两句通过年年送穷而穷仍留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穷困的无奈。接下来,诗人写到与故交共饮椒酒,体现了同胞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诗中还表达了对故乡的遥望和难以归去的无奈,以及对穷苦生活的怜悯,但即便如此,诗人仍然坚持自己的操守。最后,诗人通过对爆竹声的描写和鸡声中残年过去的感慨,进一步烘托出一种忧伤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将诗人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沈光文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江宝钗撰)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