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太守仲声还任金华

· 谢榛
双旌带雪下长安,晓色催人马上寒。 不惮风尘驰驿道,应知父老伫江干。 金华云隔三千里,碧草春生五百滩。 遥想元龙乘暇处,高楼明月共谁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īng):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
  • (dàn):怕,畏惧。
  • 驿道:中国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而开辟的交通大道。
  • (zhù):长时间地站着。
  • 江干:江边。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这里借指陈太守。

翻译

带着雪花的两面旗子飘扬,从长安出发,清晨的景色催促着人,马上感觉到寒冷。不怕旅途的风尘,驱马奔驰在驿道上,应当知道父老们在江边长久地站立等待。金华远在三千里外,被云雾阻隔,五百滩上绿草在春天生长。遥想您在闲暇之时,登上高楼,那明亮的月光又能和谁一起欣赏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对陈太守赴任金华的送别之情,也描绘了路途的艰辛和对目的地的想象。

首联通过“双旌带雪”和“晓色催寒”,营造出一种寒冷、匆忙的出行氛围。颔联表现了陈太守不辞辛劳、急于赴任的精神,以及百姓对他的期待。颈联写出了金华的遥远和路途的艰难,同时用“碧草春生”展现了一些生机。尾联则通过想象陈太守在金华的闲暇时光,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思念,也透露出一丝离别后的惆怅。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将送别之情与对陈太守的期望、祝福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