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尚书四十韵

· 蓝智
皇华天子使,文彩尚书郎。 麟趾西河瑞,龙光北斗傍。 二星占分野,十月报开洋。 海雾清三岛,天威靖八荒。 浮楂迎博望,决策用张良。 必见金陵复,俱瞻玉节光。 自天持凤诏,灵雨护龙骧。 当宁劳宵旰,安边仗纪纲。 江淮遗草莽,郡邑尚豺狼。 汉代黄巾乱,公孙白马狂。 朝廷徵李泌,将帅得汾阳。 秦巩销烽燧,青徐入稻粱。 江平天失堑,海阔地无疆。 破竹声相应,投鞭势莫当。 釜鱼犹假息,穴兔且深藏。 尚肆凭陵恶,须期杀伐张。 大军兼水陆,小丑负城隍。 逆境多流血,凶徒尚裹疮。 弄兵怜渤海,焚玉惜昆岗。 自古称怀远,由来戒杀伤。 帝心惟恻隐,兵势敢披猖。 冠盖通南极,丝纶下朔方。 投戈荣锡爵,捲甲付银章。 舜德三苗服,周询六辔扬。 七闽开道路,九曲引舟航。 仙馆烟霞晚,精庐树木凉。 腐儒叨泛爱,清论耿难忘。 惨淡干戈地,萧条翰墨场。 扬雄词赋苦,潘岳鬓毛苍。 壮志甘沦落,幽怀倍激昂。 中兴期汉武,小雅美宣王。 图画云台峻,讴歌海宇康。 黄金收騕袅,紫气识干将。 畎亩身何用,江湖兴自长。 避人从白帽,方士与青囊。 葵藿终倾日,松筠久傲霜。 谬蒙三握发,愁缓九回肠。 不待除蜂蚁,唯应致凤凰。 牛歌伤白石,渔父爱沧浪。 我亦依耕钓,君还佐庙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华:《诗经·小雅》中的篇名,这里指朝廷的使者。
  • 麟趾:麒麟的脚趾,比喻高贵的行迹。
  • 西河:古地区名。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浚县、滑县一带;战国时魏地,在今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地区。
  • 龙光:龙身上的光。
  • 北斗: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
  • 分野: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 开洋:指开船出海。
  • 宵旰(xiāo gàn):指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 烽燧(fēng suì):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 灵雨:好雨,及时雨。
  • 龙骧(xiāng):指昂举腾跃貌,这里指军队的威武。
  • 当宁:指皇帝临朝听政。
  • 三苗: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有苗”“苗民”。
  • 六辔(pèi):辔,缰绳。古代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两边骖马之内辔系于轼前,谓之軜,御者只执六辔。
  • 騕袅(yǎo niǎo):古骏马名。
  • 干将:古代宝剑名。
  • 畎亩(quǎn mǔ):田间,田地。
  • 翰墨场:泛指文章书画之所。

翻译

皇帝的使者是文彩出众的尚书郎。他有着高贵的行迹和如北斗旁龙光般的荣耀。两颗星占着分野之地,十月时报告要开船出海。海上的雾气使三岛清明,天子的威严让八方安宁。 如浮楂迎接博望侯般,决策时采用张良的谋略。一定能看到金陵光复,都能瞻仰到玉节的光辉。从上天持着凤诏,及时雨护佑着威武的军队。皇帝在朝堂上辛勤操劳,安边依靠着纲纪。 江淮地区留下了荒芜的草木,郡邑中还有如豺狼般的敌人。汉代有黄巾之乱,这里有像公孙述那样的狂徒。朝廷征召李泌那样的人才,得到了像郭子仪那样的将帅。秦巩地区消除了烽火,青徐地区迎来了稻谷丰收。 江水平静得像天失去了壕沟,大海辽阔得无边无际。进攻的气势如破竹般声相应和,投鞭的气势无可阻挡。釜中的鱼还在苟延残喘,洞穴中的兔子暂且深藏。那些肆意妄为的恶人,必须等待着对他们的征伐。 大军从水陆两方进发,小贼们据守着城池。在逆境中多有流血牺牲,凶徒们也受了伤。在渤海地区挑起战乱让人怜悯,焚毁玉石让人惋惜昆岗。自古以来都说要安抚边远地区,从来都告诫要避免杀伤。 皇帝的心中只有怜悯,军队的气势怎敢放肆。官员的帽子和车盖通往南极,诏书下达至北方。放下武器就能荣获爵位,卷起铠甲就能得到银章。舜的德行能让三苗归顺,周王的询问使六辔飞扬。 在七闽地区开辟道路,在九曲之地引导航行。仙馆中烟霞在傍晚显得很美,精庐旁的树木很凉爽。我这迂腐的儒生承蒙广泛的关爱,那些清正的言论让人难以忘怀。 在这充满战乱的土地上,文章书画的场所也变得萧条。扬雄写词赋很辛苦,潘岳的鬓发已变得苍白。壮志甘愿沦落,幽怀却更加激昂。盼望国家能像汉武帝时期那样中兴,像周宣王时的小雅那样美好。 在云台上绘制的图画高峻,歌颂着四海之内的安康。用黄金收买騕袅那样的骏马,凭借紫气认出干将那样的宝剑。我在田地里有什么用呢,在江湖中的兴致却自然增长。 躲避他人时戴着白帽,方士带着青囊。向日葵和藿草最终会向着太阳倾倒,松树和筠竹长久地傲然于霜雪。错误地承蒙三次选拔,忧愁得让我九转愁肠。 不等待消灭那些如蜂蚁般的敌人,只应该招致凤凰般的贤才。牛歌唱着哀伤的白石,渔夫热爱着沧浪之水。我也依靠着耕田钓鱼生活,您则在朝廷中辅佐君王。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张尚书的,诗中描绘了国家的形势和期望。开篇通过对尚书郎的赞美,引出了对国家局势的描述,表达了对平定叛乱、恢复国家安宁的期望。诗中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和象征,如麟趾、龙光、博望、张良、黄巾乱、公孙述、李泌、汾阳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诗人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能够采取正确策略、任用贤能、实现国家复兴的渴望。诗中既有对现实的忧虑,也有对未来的期望,情感复杂而深沉。 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丰富,用典恰当,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展现了诗人较高的文学造诣。同时,诗中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蓝智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