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太史一呈归金坛

· 谢榛
双阙归心春草后,三吴回首夕阳西。 石头树隐摇鲸浪,京口帆飞转鹤溪。 天许碧山聊著述,地邻丹洞几攀跻。 茅君有约秋将暮,月白枫林路不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阙(shuāng què):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 三吴:说法不一,此处泛指江南地区。
  • 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
  •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 鲸浪:巨浪。
  • 鹤溪: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用鹤和溪来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
  • 攀跻(pān jī):攀登。
  • 茅君:传说中的神仙。

翻译

在春天的芳草之后,我心向着宫阙,而你将归去;回首江南之地,夕阳已在西边落下。石头城边的树木隐隐约约,大浪如鲸鱼翻滚;京口的船帆飞速前行,转向那如仙鹤般优雅的溪流之地。老天允许你在碧绿的山间安心著书立说,那地方邻近仙洞,可供你多次攀登游览。茅君与你有约,待到秋暮之时,月光洒在洁白的枫林上,道路清晰不会迷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榛送曹太史归金坛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离别之情。诗的首联通过“双阙归心”和“三吴回首”,写出了诗人自己对朝廷的眷恋和友人对江南的不舍,同时以“春草后”和“夕阳西”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离情依依的氛围。颔联描绘了石头城的树影和巨浪,以及京口的帆船和溪流,展现出江南的壮丽景色和磅礴气势。颈联则表达了对友人能在青山间著书立说、邻近仙洞攀登游览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对友人的羡慕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尾联以茅君之约和月白枫林的美景,为友人的归程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的归程将会顺利。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典自然,语言典雅,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