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瓦

· 蓝智
曹瞒骋志吞刘社,铜雀台高瞰中夏。 徒知扼腕有卧龙,岂料垂涎已司马。 万里河山尚出师,九原魂魄归何时。 清秋风雨满林树,落日笙歌绕穗帷。 翠娥红袖恩情绝,废冢荒台狐兔穴。 空馀片瓦落人间,千载英雄磨未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曹瞒:曹操的小名。这里代指曹操。“瞒”读音(mán)
  • 骋志:展露志向,放纵心志。
  • 吞刘社:指曹操企图消灭刘氏政权(汉室)。
  • (kàn):从高处往下看。
  • 中夏:中国,华夏。
  • 扼腕:表示惋惜、愤怒、激动等情绪。
  • 卧龙:指诸葛亮。
  • 垂涎:比喻贪婪地羡慕。
  • 司马:指司马懿及其家族。
  •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也指九泉,黄泉。
  • 穗帷:丧葬时用的灵幔。
  • 翠娥红袖:代指美女。

翻译

曹操放纵心志企图吞并刘氏政权,高大的铜雀台高耸可俯瞰华夏大地。 只知道为有诸葛亮而惋惜愤怒,哪料到司马懿已对政权贪婪觊觎。 国家万里河山尚未统一却还出兵征战,那些死去的魂魄何时才能回归? 清冷的秋天风雨吹满树林,落日时分的笙歌围绕着丧葬的灵幔。 美女们的恩情已断绝,废弃的坟冢和荒芜的台榭成了狐兔的巢穴。 只留下一些瓦片散落人间,千年来英雄的事迹却磨灭不了。

赏析

这首诗以铜雀台瓦为切入点,感慨了历史的兴衰和英雄的命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曹操的野心和铜雀台的雄伟,暗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接下来两句通过“卧龙”诸葛亮和“垂涎”的司马懿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变幻莫测。后面几句则描写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凄凉,以及英雄事迹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整首诗意境苍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蓝智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