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孟庙

古庙阴森大道间,岩岩遗像照人寰。 中天柏偃虬龙老,绕砌苔封赑屃閒。 百战风云馀正气,四时钟簴盛儒班。 嗟余通籍浑何补,走马宫墙自怆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见。
  • 寰(huán):广大的地域。
  • 偃(yǎn):倒伏。
  • 虬(qiú)龙:传说中的一种龙,这里形容柏树形状奇特。
  • 砌(qì):台阶。
  • 苔(tái):苔藓植物。
  • 赑屃(bì xì):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似龟,好负重,这里指碑座。
  • 簴(jù):古代挂钟磬的架子上的立柱。
  • 儒班:儒者的行列。
  • 通籍:指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后也指初作官。
  • :简直。

翻译

古老的庙宇矗立在阴森的大道之间,威严的孟子遗像照耀着人间。 天空中的柏树如同倒伏的老虬龙,环绕着台阶的苔藓封印着悠闲的赑屃碑座。 经历无数战争风云后仍留存着正气,四季的钟磬声彰显着儒家学子的繁盛。 可叹我虽然初入仕途,却不知有何补益,在宫墙内骑马而过,心中不禁感到悲伤和惭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拜访孟庙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古庙阴森”“岩岩遗像”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现出孟庙的历史悠久和孟子的伟大形象。颔联以“中天柏偃”“绕砌苔封”进一步描写孟庙的景色,古老的柏树和布满苔藓的碑座,增添了庙宇的沧桑之感。颈联则强调了孟子思想的正气和儒家文化的昌盛,“百战风云馀正气”体现了孟子的学说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四时钟簴盛儒班”则表现了儒家学术的繁荣。尾联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认为自己虽然进入仕途,但未能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感到愧疚和悲伤。整首诗既描绘了孟庙的景象,又表达了作者对孟子的敬仰以及对自己的反思,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谢与思

谢与思,字见齐,一字方壶。番禺人。明神宗万历八年(一五八〇)进士。官诸暨知县,寻调大田,为蜚语所中,贬秩。筑小楼于郊坰以隐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一有传。 ► 238篇诗文